当前位置 > 学风建设 > 学风文件及简报 > 文章详情
学风委简报第十三期 
2010-07-20 作者: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函件 来源: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纪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倡导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务实、勇于创新的学风,认真谋划学风建设工作,根据学风建设委员会章程和工作安排,于2008年12月4-5日在京召开学风委第三次工作会议。教育部社科委学风建设委员会全体委员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由教育部社科司张东刚副司长主持,教育部社科司杨光司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学风委主任委员张岂之教授做关于学风委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要点的讲话。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审议学风委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要点,认真谋划学风建设工作;评选哲学社会科学学风建设典型人物优秀事迹;审议《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手册》、《学术博客自律倡议书》(征求意见稿)等。
杨光司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学风委一年来所做的各项工作,并结合高校学风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谈了几点想法。他指出,我国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各种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违背学术道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需要我们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学风建设重在宣传,重在教育,重在引导。要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建立健全一整套加强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使人们不愿、不能、也不敢违背基本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在不断强调学术道德的基础上,通过学术规范的制度建设,明确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底线;学风建设的治本之策就是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
 

张岂之先生在学风建设委员会
第三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同志,大家好:
  按照日程安排,由我向大家报告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要点。会议手册中已经将有关内容印发给各位,我现就几个主要问题简单谈几点。
2006年5月23日,教育部社科委下属的学风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两年来的工作得到了社科委主任委员吴树青同志的充分肯定,他说外界对学风委的印象比较好,一是做实事,二是做事严谨。两年来,学风委的工作没有受到非议,非常严谨,没有因为工作的不妥、不当而被舆论炒得沸沸扬扬。同时,学风委的所有委员以及秘书处的同志严于律己、遵守学风委章程,没有任何人以学风委的名义发表个人言论。这一点希望大家在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
学风委成立初期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开始我们不很明确,经过调查研究,我们逐渐认识到学风委不能直接参与处理各高校有关学术不端问题,如果这样,一来陷入庞杂的事物中,二来未必处理得准确、妥当。应该由各高校自行处理。这里我想提及2007年由学风委秘书长秦惠民教授牵头起草的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长篇调研报告,他们用实证主义的方法对当前国内高校的学风现状加以归纳说明,指出包括教师在内的很多人对什么是学术规范、什么是学术道德、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其实了解甚少。如此结果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看来学风委成立以后应该先做基础工作,具体地讲就是制定必要的,既有简洁、准确的文字说明,又有针对性的文件、手册、意见等。很坦率地讲,这些文件的制定实属不易,甚至比写学术论文还要困难,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现在已经完成的文件有《关于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惩处的若干意见》、《学术博客自律倡议书》等,《学术规范导读》的编写工作也基本完成。
2008年学风委的工作主要有:起草下发《关于征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风建设典型人物优秀事迹的通知》(教社科司函[2008]97号)。共收到各地各高校报送的学风建设典型人物优秀事迹116份,经整理汇总后提交学风委会议评选;开展“我国学术期刊学术规范情况调研报告”、“学术博客的发展特点、社会影响及对策建议”和“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的学术失范问题研究”三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稿,拟提交有关部门参考;组织召开学风委第三次工作会议;学风委秘书处还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讨学风委各项工作,同时,不定期编印工作简报,妥善处理来信来访。
根据学风建设委员会“十一五”工作要点,特提出2009年工作要点,请各位委员审议。

  1. 尽快出台《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意见》。希望教育部尽快出台这一文件,为高校推进这一项工作提供政策与法规依据,推动高校切实负起学风建设的责任。
2. 筹建全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座谈会暨学风委第四次工作会议。请全国重点高校主管学风建设工作的领导,或者是学风委主任到会,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发挥学校的力量,整体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3. 加大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按照刘延东国务委员的批示精神,进一步总结复旦大学等高校的经验做法,在全国高校推广。完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风建设典型人物优秀事迹评选的后续工作,在公示后将评出的学风建设典型人物优秀事迹汇编成册,公开出版,加强正面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抓紧时间修改出版《学术规范手册》。
4. 开展学风建设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要将学风委开展的学术期刊、学术博客、学位论文答辩的学术规范问题等三个项目的研究咨询报告呈送有关部门参考,并将其主要观点在我部《工作简报》与《学风委工作简报》刊发。征集当前学风建设需要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设立专项课题组织力量开展研究。
5. 建立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的工作网络。各高校学风建设专门机构要落实具体负责人,并登记造册,建立起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的联络机制。
6. 完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学风建设网页。充实网页内容,不定期地上传学风委工作简报;公布全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联络人的联系方式并随时更新;公示入围的学风建设典型人物优秀事迹,并对最终的评选结果加以宣传等。
7. 加强个案处理,起到警示作用。要抓住影响力较大的反面典型案例,及时、准确加以调查惩处,树立学风委在社会和学术界的威信和形象。
 8. 加强学风委秘书处的工作。不定期地编辑学风委工作简报,充分发挥工作简报的阵地作用,精心组织、精心策划,保证简报的权威性,推进高校学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认真、严谨、及时处理关于学风问题的举报信,做好信件的回复、归档工作,使之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我相信在教育部社科司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风委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有效地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风建设,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