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山东师范大学在校本部召开科研工作座谈会。与会同志就如何克服困难,化解矛盾,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学校科研工作更好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山东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商志晓、校长赵彦修、副校长钟读仁、校纪委书记初乐娟和科技处、社科处及部分研究基地、科研中心、重点实验室的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民,科技处处长陈德展,社科处处长杨存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弘,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地方史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朱亚非,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瑛等6位同志分别介绍了学校和本单位科研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与会的其他同志也分别就相关领域科研工作发表了意见。
赵彦修校长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在学校办学经费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全校教师特别是在科研工作一线的同志们,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学校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科研平台建设实现突破。各类实验室、基地、中心,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二是承担科研项目的层次和数量不断提高。三是科研成果获奖数量和层次大幅提升。四是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富有成效,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等优秀人才。五是有力促进了学科学位点建设。六是明显推动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学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科研工作配套政策措施有待加强,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条件有待改善,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是空白;三是学科带头人数量相对较少,教师参与和承担科研项目的比例依然偏低,承担国家项目的位次还有待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相对较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赵彦修进一步强调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科研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是聚集人才的重要平台,是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动力和源泉,也是筹集办学经费的重要渠道,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作为一所定位为教学研究型的省属重点大学,我们必须切实提高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正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学校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一是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着力打造科研创新团队。二是要进一步改善科研条件,加大资源调配力度,确保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效能。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鼓励优秀人才和成果脱颖而出。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提高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参与度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商志晓书记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并就有关重点问题与到会的各位同志进行了探讨。他在讲话中重点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商志晓指出,科研水平是大学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内涵提升、内涵发展的坚实基础。大学的重要职责和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归结起来,主要是教学和科研。他说,教学和科研之于学校内涵建设发展,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没有好的教学,就难以培养优秀人才。没有好的科研,就不能担当起培育优秀人才的责任。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搞好了,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要正确把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教学和科研两者之间是互动统一的关系,抓好教学和科研对于学校来说,是一校两责,对于教师来说,是一身两任。没有科研含量的教学,不是好的教学,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不是优秀的教师,没有过硬科研成果,也建不成高水平的大学。
第二,科研工作要在出精品、出力作、出大成果、出大的影响方面下功夫,向高、精、尖、新方面努力。无论是项目立项、实验水平、专利申请、论著撰写、获取奖项、社会效益,还是平台建设、团队组建、资源优化,都要朝着这样一个目标去规划、去考虑、去统筹。所谓精,就是精品、精华、精细;所谓尖,就是尖端、前沿、攻坚克难;所谓高,就是高水平、高档次;所谓新,就是创新、创造,发明、发现。商志晓指出,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管理者应该有这样一种决心和意志、这样一种气魄和胆量、这样一种追求和抱负,着力在出精品、出力作、出人才、出影响、出效益上下功夫,促进科研成果进课堂、进视野、进决策、进社会、进实践。要把高层次的课题研究和高水平的成果产出作为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学校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妥善处理校内人才与校外资源的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理论宣传与学术探讨的结合等问题,切实加强配套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全面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科技发展服务、为理论创新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
第三,要扎实推进科研基础建设。商志晓强调,促进科研工作上水平、上档次,必须进一步增强科研管理能力,切实加强科研基础建设或基本建设。要扎实推进已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研究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名刊名报建设工程,提高基地建设和办报办刊水平。管理出效益、出成果、出人才。要重视科研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科研管理能力,把数量管理与质量管理相结合,向重在质量管理转化;把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向以动态管理为主转化;把被动管理与主动管理相结合,向主动管理转化;把等待管理与追踪管理相结合,向追踪管理转化;把行政式管理与服务式管理相结合,强化服务式管理。要深入研究改进工作的思路和途径,努力为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潜心科研创造宽松环境和良好条件。要重视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在课题申请、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和鼓励,助推青年人才成长。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和整治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
商志晓最后指出,多年来,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在本职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才智,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希望大家一如继往地对学校科研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学校将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开创学校科研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