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包含特殊历史文化
2010-07-12
作者:佚名
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以大鹏来作为自己的标志,这不就是一种文化精神吗?当然文化的东西不一定要做成雕塑,自己的内心里面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对自己的文化精神的守护,我觉得这已经足够了,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6日下午,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高有鹏教授在市民文化大讲堂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民族记忆”,强调中国神话传说与民族记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高有鹏教授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过年”,央视四套主讲“民俗文化”,几年前还公开提出重视民族记忆的《保卫春节宣言》。他说,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们整个民族的心中都重若千钧,它所要表白的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深刻的记忆。和世界各民族一样,神话传说是对自己民族的历史重新的整合和诉说。他认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记忆和流传并不是简单的故事的流传,还包含我们这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总结,尤其对自己精神品格的认同与发展。
“今天我们理解神话传说,不仅仅是对口传这样一种方式作为记忆,最重要的还是依据于文献,我们这个民族对历史有特殊的经验,我们把许多文化的内容都进行了历史化的处理,这种处理的结果就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神话传说的重要内容。”高有鹏说,中国神话在我们的历史中是如何构成自己的体系呢?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在不同时代,我们的民众,我们的整个社会进行的文化整合所总结出来的,在每一个神话故事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特殊的文化历史阶段。
中华民族为什么重视神话传说?高有鹏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这种记忆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解剖方式,构成了民族最重要的记忆方式,所以在中华民族史上,对历史文化有着特殊的理解,就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的要求一样,一个民族的记忆影响了一个民族的想像力,一个民族要使自己的想像力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永远生机勃勃,就应该使自己的记忆力不断地得到修护、保护。《我的中国心》实际上就是用神话传说这些特殊的记忆,作为我们民族最古老的学问所形成的一种诉说。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