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日下午,北京大学欢送2010届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毕业生暨《西部放歌》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本次欢送会暨新书发布会在全国上下欢庆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之际、2010届毕业生即将毕业离校的时刻举行,旨在进一步弘扬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旋律,在全校毕业生中推广“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的科学就业观和成才观,同时进一步提升《西部放歌》一书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以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的一份特别献礼。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校友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李重庵,校友代表、原《光明日报》总编辑苟天林,校友代表、内蒙古赤峰团市委副书记莫锋,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郭海,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邓娅,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赵为民,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李文胜,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马化祥,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黎明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会议,《西部放歌》编委会成员、北京大学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和团委书记、学生就业工作人员,以及北京大学2010届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毕业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吕晨飞主持。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西部放歌》编委会主任张彦首先介绍了北京大学2010届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工作情况及《西部放歌》策划编撰情况。他说,近年来,北京大学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作为学校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形成合力,深入推动这项工作不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北大毕业生近年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地区多元化趋势进一步明显,到基层、西部和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人数显著增加。他介绍说,《西部放歌》一书从策划、采编到出版,体现出三个特色:从书稿内容来看,《西部放歌》从一个非常生动的层面上揭示了北京大学的光荣传统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教材。从出版定位来看,希望将《西部放歌》真正做成一个文化精品、精神瑰宝。从编撰过程来看,《西部放歌》全面贯穿北大元素,是北大人智慧的结晶,是新时期北大人积极响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生动体现。
随后,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和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共同为新书《西部放歌》揭幕。现场放映了《西部放歌》简介DV,以鲜活的画面、感人的文字,回顾了《西部放歌》一书30位校友的心路历程,分享了北大新老六位校长对本书的亲切寄语,生动展示了本书的主要内容与思想内涵。
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为《西部放歌》新书揭幕
《西部放歌》被采访校友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李重庵、原光明日报总编辑苟天林、内蒙古赤峰团市委副书记莫锋依次作了饱含深情的讲话。
李重庵简要回顾了当年在北大求学和到西部工作的历史。他认为,当代大学生投身西部所要面临的工作环境已经比过去有了很多方面的改善,这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成果之一。西部地区为广大毕业生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他勉励赴基层和西部就业的毕业生要立足国情,坚定信念,务实进取,敢于开拓,为国家、民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苟天林校友回顾了自己曾经在西藏工作十年的经历,深情畅谈自己关于西部对国家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他说,北大今年又有一批优秀学子去西部工作,体现了北大光荣传统的薪火相传。西部地区需要实干型的人才、创新型的人才,希望到西部工作的毕业生们能够为当地的发展作出切实的贡献。
莫锋深情回顾了自己在内蒙古工作的7年经历,并衷心地感谢母校对他的帮助和关怀。他对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北大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肩负历史使命,投身西部基层感到振奋,并祝福赴西部和基层的毕业生能够收获美好人生。
《西部放歌》学生记者代表赵晓航同学向与会的老师和同学汇报了参与采访、撰稿过程中的收获体会。在《西部放歌》的采写过程中,由北大团委牵头组建的采编队伍马不停蹄、加班加点,做了大量的工作。参与采访工作的同学们体悟到了学长身上的宝贵精神,更坚定了见贤思齐、奋发进取的成才之志。
在会议上,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郭海、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邓娅、党委宣传部部长赵为民、医学部党委副书记李文胜、学生工作部部长马化祥、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黎明向北京大学2010届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毕业生代表赠书、发放荣誉证书和奖励金。毕业生代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张继春发表了感言,表达了自己不忘使命、扎根西部的志向和决心。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在会上讲话。她认为,《西部放歌》这部书体现的正是北大人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八个字的践行。校友的生动事迹表明,北大人要继承和弘扬北大精神,就要坚定远大志向,从不放弃理想追求,始终脚踏实地,全身心投入到平凡甚至是艰苦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她说,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西部放歌》每篇文章最后学生的采访札记都流露出了真实的情感,对全校的学生、老师都有无声的影响。她勉励毕业生秉承北大传统和北大精神,做出北大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放歌西部,放歌基层,在那里书写更为美好、更为辉煌的人生。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在会议上发表讲话。林蕙青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基层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大学生投身西部,服务基层,是改善我国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增添基层发展活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同时,到基础去、到西部去,也是当代有志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她说,百余年来,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北大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今天,即将投身西部、基层建设的同学们以及《西部放歌》中建设西部、扎根西部工作的杰出校友代表,正是北大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体现和传承。她希望毕业生们要始终铭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始终秉承北大的精神,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为基层和西部建设发挥才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北大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最后,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对2010届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毕业生作了深情寄语。他认为,《西部放歌》集中反映了一批优秀校友投身祖国西部建设、与祖国西部共发展的生动历程,一方面向社会各界汇报和展示了北大的育人成果与北大人的社会担当,另一方面也将为代代北大学子提供励志奋进的生命营养和情感支持。他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奏响,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将越迈越大,站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全体北大人对西部地区明天的发展满怀信心,同学们的选择因此无疑是富有远见的。他希望毕业生们传承荣光、开创未来、勇于担当,自觉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结合起来,牢固树立造福人民、服务社会的人生理想,在工作中发挥才智、善于创新,把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把自身蕴藏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去,在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交出无愧于母校和祖国的答卷。
《西部放歌》一书由北京大学团委主编,深入采访了在西部地区工作的30位校友代表。周其凤校长亲自选定书名并作序,丁石孙、吴树青、陈佳洱、许智宏等老校长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医学部主任韩启德为本书题写寄语,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欣然题写书名并以“校友中石”落款,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慷慨出资帮助本书的出版。本书将作为母校礼物赠送给北京大学2010届毕业生和2010年入学的新生。
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北京大学2010年应届毕业生中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人数,比2009年最终去向数量增加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