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教育 > 文章详情
如何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2010-07-0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教育报

  “谁的创新能力强,谁就能占领制高点”,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在6月15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第3届高层论坛上谈到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时表达的观点。该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主办。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中国社科院特邀顾问刘国光、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林炎志、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王景川、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等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进行的一场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而此次金融和经济危机预示着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是这场变革的关键。在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上,应树立新思维、采取新战略,着眼于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重视国家整体利益和安全,依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体制优势,同时要加强理论性和政策性的前瞻研究。

  专家学者提出,转变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应做到“六个适当控制与积极提升”,即适当控制外国资本依存度、积极提升中外资本协调使用的效益;适当降低外国技术依存度、积极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适当降低外国资源依存度、积极提升配置能源的效率;适当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积极提升使用外汇的收益;适当控制对外贸易依存度、积极提升消费拉动增长的作用;适当降低外国产业依赖度、积极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

  论坛围绕“后危机时代:中国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主题,就多种经济开放类型和模式、统筹国内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国家金融经济安全和对策、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和策略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 2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