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风建设 > 学风动态 > 文章详情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第三次主任委员会议纪要
2010-06-25 作者:sinoss 来源: 

  2007年4月20日,为落实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学风委)2007年拟开展的各项工作,保证其顺利按时完成,根据学风委主任委员提议,利用2007年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年会之间隙,召开学风委第三次主任委员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为:总结学风委成立以来开展的各项工作;听取有关文件起草人的工作汇报;商讨2007年学风委全体委员会议的有关事项;研究学风问题举报、投诉材料的处理程序等。参会人员包括教育部社科司有关领导、学风委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等。会议由学风委主任委员张岂之先生主持。
  首先,学风委秘书长秦惠民教授汇报学风委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学风委第二次主任委员会议以来开展的各项工作。其中主要工作有:
  ——开展部属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2006年11月由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在部属高校范围内开展关于加强学风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是否成立了负责学风建设的专门机构,其职能、工作范围和工作机制是什么?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是否制定相关政策、相关文件?对加强学风建设下一步有何计划和打算?对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有哪些意见和建议等。截止到2006年12月30日,75所部属高校中有18所没有报送相关材料,另有22所高校提交的材料不齐全,14所高校提交的材料与我们的调研内容相差太远。秘书处整理材料后,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教育部社科司,社科司于2007年3月13日针对以上高校重新补发了通知,陆续收到24所高校上报或重新上报的学风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但截止到目前仍然还有7所高校没有提交调研报告。
  ——召开部分中青年学者学风建设工作咨询会。在教育部社科司袁振国副司长的提议下,于2006年12月16日召开了部分中青年学者学风建设工作咨询会。教育部社科司袁振国副司长与部分中青年学者座谈,研讨学风委拟开展的各项工作,提出工作设想。参会人员包括学风委秘书长秦惠民教授、学风委副秘书长魏贻恒处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蔡曙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李奇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杨玉圣教授、温州大学张靖龙教授等。
  ——对学风委的部分工作任务实行项目管理。2007年2月4日,教育部社科司发文(教社科司函[2007]16号),批准王宁同志负责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手册》、黄进同志负责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惩处意见》、秦惠民同志负责的《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情况调研》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7年度专项任务项目。立项通知下发后,三位委员分头召集课题组成员举办了几次小型研讨会,并将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给秘书处。
  ——整理和印发国外高校人文社科学术规范要点。曹南燕委员整理了一份简明扼要地介绍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要点的材料,秘书处已在学风委简报总第六期中印发。
  此外,自2006年学风委成立以来,秘书处共不定期地编发了6期简报,并按时完成学风委的各项日常工作,如各种材料的收集、文件的归档、信件的处理等。
  接下来,秦惠民教授简单报告了学风委2007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其中最主要的两项工作为:1)六月份,召开学风委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惩处的若干意见》、《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手册》;听取教育部关于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调研的情况汇报;公布学风问题举报、投诉材料的处理程序等。2)下半年,待出台《学术不端行为惩处的若干意见》发布和《学术规范手册》出版之后,拟举办一次学风建设与学术规范研讨班,参加人员为部属高校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科研处(社科处)处长等。
  此外,秦惠民教授还就由学风委秘书处草拟的信件处理流程向各位主任委员做了简单介绍。
  随后,参会人员开始审议相关文件。王宁副主任委员首先报告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初步成果。该课题组经过反复研讨、统一思想,现已将《手册》的基本定位、编写的基本原则、《手册》的主要内容以及编写大纲等逐一明确。该《手册》是为高等学校从事研究和研究人才培养的教师与博士生编写的,对硕士生和进入毕业论文写作的本科生,也具有参考价值。具有示范和导引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应对已经明确规定的法律与具体规则进行推荐、介绍、阐释与说明,以便在研究工作中自觉理解与严格遵行;另一方面应对有关学术交流、学术积累、学术创新的制度和机制进行原则性的说明,以便对学风建设提出积极的引导。也就是说,手册应当既有刚性的规定,又有柔性的建议。同时,《手册》既要吸取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在一些通用规则上与国际接轨,又要考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现实与特点,注意一切规定在中国高等学校的可操作性。目前,《手册》的编写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在五月底完成初稿。
  黄进副主任委员继而报告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惩处的若干意见》的草案。该草案是在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的,几经修改,以近乎成形,但还需更加规范和完善。
  参会人员对以上工作汇报或文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表示充分肯定的同时,也纷纷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尤其在学风委信件处理问题上,大家各抒己见,葛剑雄教授认为学风委秘书处要对所有关于学风问题的群众来信一一出示收条,确认来信收到。回信时,内容要尽可能详尽,包括处理意见,处理结果的及时反馈,必要时需适当的附加处理期限等;胡培兆教授认为学风委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以及信件的受理范围需要进一步明确;欧阳康教授认为对反映学风问题的来信要认真对待,加强个案研究;孙正聿教授认为要尽快制定学风委信件处理细则,包括信件的处理原则、信件分类和运行流程等,以便于工作中有章可循。
  教育部社科司袁振国副司长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和讨论之后,谈了三点简短的看法:第一,充分肯定由秦惠民教授牵头整理的《教育部部属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状况调研报告》,认为报告反映的内容很有价值,建议以调研报告为基础,写一份3000字左右的简要介绍,在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工作简报》中印发;第二,鉴于学风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国家领导人对此高度重视,建议尽快召开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全体大会,届时将会邀请教育部领导参加。为此,会议的内容要认真研究,进一步斟酌和完善;第三,希望学风委今年的工作力度要加强,更要有所作为。学风委的主要工作是制定文件、政策和相关规则 ,但也要抓住典型,进行处理,适当的处理一些学风问题的个案。
  最后,张岂之先生对本次会议做出总结:首先,请秦惠民教授尽快结合在部属高校开展学风问题调研的情况形成一份简短的报告上报教育部,对来自高校对该问题的各种不同认识以及部分高校的对此认识不足的情况做重点汇报;其次,希望大家积极准备学风委第二次全体会议,时间暂定为六月,主题要明确,提出“进一步提高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风问题的认识”的主题供大家讨论;再次,学风委秘书处要认真整理现有的反映学风问题的社会来信,并在此基础上,起草信件处理的细则,分别发给袁振国副司长和学风委各位主任委员。此外,要留心学风问题的个案,必要时进行调查研究;还要加强学风委网络建设的进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