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风建设 > 学风动态 > 文章详情
胡培兆:学风是学术创新的灵魂
2010-06-25 作者:sinoss 来源: 

  酝酿已久的学风建设委员会今天成立了,我们感到很高兴。教育部领导高度重视和关心,周济部长、李卫红副部长亲自到会作指示,大家很受鼓舞。来自全国高校多学科的委员们都认为学风建设是一项神圣的工作,表示一定要克尽职守,履行好委员职责,多作贡献。
  一个民族应当善于学习,每时每刻都要关注世界科技和信息的最新发展,把世界上代表最高智慧的优秀文明成果都吸取进来。但光学习是远不够的。如果长留在这个阶段上,没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创新能力,那么“学乎其上,仅得其中”,永远只有被动“接尾”的份,不能真正接轨加入先进行列。虽说科学无国界,但知识有产权有秘密,学习不仅要付高昂的学费,而且尖端科学和核心技术都有严格的安全保密期,你想学也学不到。我国有些引进多年的汽车、手机、家电等成品生产线的核心技术至今都还控制在外国人手里,更不用说其他绝密领域的高新技术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论断,是很正确的。
  创新要有主客观条件。在物质条件基本保证的情况下,主观条件即人的精神力量有决定意义。这种精神力量在学术上的体现就是学风。如果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的话,那末学风是灵魂中的灵魂!学风建设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至为重要,成败和荣辱在此一举。学风比文风含义要广,如何定义,难以祥括和概要,但在大家心目中自有成象,大凡是指学者做学问的精神、作风、气节和文德。这些方面俱佳者为学风好,皆劣者为学风坏。学术界都是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是讲科学重真理的职业家,学风本不该成问题,所以曾有伟人说科学家都是老实人。然而近几年,新闻媒体时有“学术打假”和“学术腐败”的案例向社会曝光,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学术“腐败”或叫学术“失范”问题就凸现出来了,给界外人一个印象,中国学术界似乎真个“腐败”得不得了了。毋庸讳言,如今学术失范现象是严重存在的,但还不至于到了不得了的地步。就教育部门而言,实事求是地讲,人民教师队伍真还不愧是一支非常优秀的队伍,兢兢业业地为国家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做出巨大贡献。高校社会科学的学风总的是端正的,健康的,从事社会科学的广大教师是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研究的主力军。客观地评价,当前高校社会科学的学风有空前好的一面,也有空前坏的一面。所谓有空前好的一面,是指学术正气空前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生动活泼的新局面,绝大多数人都能踏踏实实、孜孜不倦地努力探讨,出了许多优秀成果,说了许多真话新话,推动改革开放。这个主流面,空前壮观。所谓也有空前坏的一面,是指某些学术歪风也空前严重。就有那么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缺乏创新实力,而又利欲熏心、硬要滥竽其间的人,不择手段地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于是就不时出现一些学术失范的丑闻。虽然人数不多,邪不压正,但影响很坏,不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使国家事业和社会进步招致一定的损失。所以不能因恶少而放任不问。学风建设就是要从正面颂扬学术道德、倡导雕龙文心的同时,努力遏制和消除各种学术失范和不端行为。
  学风不正是学术创新的大敌。2004年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成立以后,就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积极行动抓学风建设工作,制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后,又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要为高校学风建设出谋划策。现在春雷惊蛰,万物向荣,到了该扫荡学术界病虫害、净化学术环境的时候了。
                                           

                                          胡培兆

                                           5月26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