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注重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加强学风建设
2010-06-17
作者:程翠玉 刘勇
来源:山东大学新闻网
为加强学风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本学期,山东大学在全校研究生中深入开展“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活动,采取多种举措强化研究生德性培育,加强预防机制建设,预防和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有效提高了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规范了研究生的学术行为。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研究生学术规范。今年1月,学校制定出台了《山东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从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失范处理、处理程序等几方面做了具体界定。《规范》倡导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献身学术的良好学风,要求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遵循科研规律,实事求是、诚实守信、遵守纪律、学风严谨,致力于创造原创性学术成果,规定了研究生在专业学习、完成作业、学术研究、科学实验、论文写作、成果发表等方面遵循的标准,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本学期伊始,学校积极推进“研究生学术规范”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高度重视,全力响应,主要领导亲自负责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工作,结合实际制定详细方案,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论坛、座谈会、主题班会、讨论会、承诺书等各种形式组织开展学术规范教育活动,确保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取得实效。化学院举办钱逸泰院士专题报告会,“山东大学育才功勋”周来祥教授为文学院研究生作了题为“尊重科学、敬畏科学;尊重真理、敬畏真理”的学术报告;法学院、化学院等单位还通过建立专题博客、制作展板海报、汇编文件及警示案例等形式,强化对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教育;10 余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与学院签订了“研究生学术规范诚信承诺书”;部分学院将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作为考核导师和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作为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必需环节。截止目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共举办学术报告30余场,开展座谈及讨论会60余场,举办“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8期, “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10期,其他相关主题教育、讨论会等活动60余场,营造了浓郁的遵守学术规范、建设良好学风的学术文化氛围。
明确导师职责,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和示范作用。今年初,学校制定了《山东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规范》,明确导师在论文指导、评审和答辩环节的责任,要求导师给予研究生全面和系统的学术规范指导和专业训练,以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审查与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质量。学校专门致信全校研究生导师,就研究生学术规范问题对导师提出明确要求。同时,继续开展“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激励广大研究生导师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较高的学术造诣、高尚的人格风范引领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行科学监督,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从今年开始,山东大学正式启用了学位论文“查重系统”,对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凡申请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和被学校抽查外审的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送审前进行检测,其他硕士学位论文按30%的比例进行抽测。在今年的研究生论文答辩过程中,部分研究生论文经检测存在问题被所在学院责令推迟答辩或者重新修改。同时,继续实行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对学位论文严格把关。评审程序的不断规范,保证了论文评阅结果客观公正,促进了学位论文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学术规范教育活动受到全校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全校15000余名研究生全部参与到学术规范教育之中。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论文发表及科研数据的真实性审核力度明显加强。研究生深刻认识到了学术规范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强化了自身的学术诚信意识,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科研学习中,一定要本着学术诚信的原则,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踏实工作、恪守科学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造假现象,为学术创新和学术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