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社会 > 文章详情
就业创造的新引擎——“绿色就业”
2010-06-13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一个世界性难题,即能源消耗与生产的不可持续性。来自德国伍珀塔尔气候、环境和能源研究所(Wuppertal Institute for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Energy)的教授皮特•海尼克(Peter Hennicke)认为,导致世界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面临困境的两大障碍分别是可再生能源与先进的终端能效技术结合困难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利益和风险上的分歧。发达国家的目标集中于通过定向服务,从而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实现定性的增长模式。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是要通过提高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从而提高生活条件、减少贫困,在此基础上可持续能源系统对于经济与就业的净效应就成为一个关键的命题。
  在此之前,对于新能源对就业的影响,各种研究获得了截然不同的结论。2004年不莱梅能源研究所提出了基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成本而带来的可持续能源系统对就业的长期负效应。要减少成本自然等同于必须减少工作岗位或降低工资,更进一步说,在为未来创新进行投入时,人力资本也减少了。海尼克教授用一系列丰富科学的数据印证了可持续能源系统对就业正的净效应。2004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部门的雇员达到157,000人,这一数字在2007年升至170,000。 2006年可再生能源创造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多于无烟煤、褐煤与核能,可再生资源系统的就业创造能力焕发出强大的优势。此外,海尼克教授用清晰的证据说明了能源利用效率巨大的就业创造效果。例如,节约1太瓦能源可以创造370个工作岗位,当发挥全部技术潜力与能效潜力时,这个数字会达到500。若衡量每千万亿焦耳能创造的就业岗位,强制的环境保护是98个,气候保护是58个,而可再生能源是104个。海尼克教授的研究深刻阐释了“绿色就业”的内涵,论证了其巨大的潜在优势。
  气候变化、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消耗的影响是跨越国境的,促进“绿色就业”也有必要加强区域和全球的合作。海尼克教授强调,通过政策组合与全球化能源服务市场两个战略可以形成能源和可再生力量的“国际网络”。他认为,世界性的政策组合可以将全球和各个部门的技术以及各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整合起来,从而克服各个国家之间在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上的分歧,并消除因信息不足和市场分割所带来的市场失灵,通过跨越因分歧导致的障碍与消除市场失灵的影响,最终为创造能源服务市场提供政策层面上的支撑框架。对于全球化的能源服务市场,他认为,可以跨越式得将可再生能源与先进的终端能效技术结合起来,在全球倡导“环保技术世界市场”(“绿色技术”),通过确定未利用资源能效潜力和节约开发成本,以达到引导全球市场的目的,实现可持续资源的利用效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