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5月31日,校庆105周年学术文化周压轴活动———“世博会与上海发展新机遇” 学术研讨会在逸夫科技楼举行。
本次研讨会聚焦世博会与城市关系,来自经济、文博、历史、中文、新闻、艺术、环境科学、法律等领域的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创造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和“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型”两个主题,多学科、开放性地探讨了后世博阶段上海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
发达国家在两百年中通过海外移民、殖民扩张解决了城市化问题。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不能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必须通过城市圈、城市群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我们把问题提出来,希望推动这些问题的研究。这是十年前我们将世博会主题确定为城市主题的初衷所在。
世博会将于10月31日闭幕,上海“十二五”建设即将展开。上海花了八年时间办世博,如果“十二五”建设没能从中有所吸取,实在是太浪费了。现在讨论后世博问题,实际上是在讨论“十二五”建设问题。俞正声书记曾在调研时提出:“‘十二五’应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
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给城市化发展带来了什么?因为有了互联网,世界上的城市正在日益扁平化,这意味着什么?……问题导向非常重要,不仅对后世博而言,对“十二五”建设亦然。
世博会西班牙馆里有一棵空气树,象征着社区的社交空间。上海的每个社区都有健身设施,但缺乏空气树这种调节温度的设施。能不能把空气树这个设想和社区健身设施结合呢?……从世博会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并结合中国国情,对其进行转化,在“十二五”建设中有所体现。
上海市委副秘书长 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