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社会 > 文章详情
【后世博研讨会】吴力波:上海后世博期间新能源的优先发展战略与推进机制
2010-06-13 作者:佚名 来源:《复旦》第840期

  世博会的召开,为上海市一批新能源技术提供了集中应用和展示的舞台。延续世博效应、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是后世博时代上海市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着力方向。
  尽管近期上海市在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整体煤气化循环发电、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战略布局日渐清晰,相关扶持政策也开始逐步到位,但是在新能源产业领域仍然存在优势产业不突出、优势技术不成熟、市场规模有局限、扶持政策导向性不强等不足。特别是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江浙两省均大力加强对新能源产业扶持力度的情况下,上海市有必要通过政策机制创新进一步强化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优势,使之能够突出重围、占据先机。
  目前全国各省的新能源产业政策均集中于对供给侧调整和扶持,在需求侧管理方面尚存在政策盲点。在新能源产业严重依赖外部需求市场、随时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加大需求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需求规模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亟需更为有效的政策机制对工业企业节能减排行动予以引导。上海市如能建立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为目标的节能量交易机制,将新能源利用作为有效的节能量抵扣工业企业传统能源消费量,则一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节能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以太阳能产业为例,从加速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具体操作政策来看,上海市应该遵从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化当前的被动为未来的主动;第二,化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第三,化依靠市场为创建市场。具体的着力点则应侧重于产业发展创新,包括产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能够将技术、资金、服务三者高效集成的复合型能源服务产业-能源服务公司;产业功能创新———瞄准下游用户需求,将“新能源服务业”从生产方向需求方全面延伸;产业平台创新———建立健全相关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新能源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产业组织创新———打破新能源服务产业的垄断,消除市场门槛,积极吸引中小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参与到新能源服务产业的发展中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