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社会 > 文章详情
【后世博研讨会】张晖明:世博效应的深度开发与多维价值挖掘
2010-06-13 作者:佚名 来源:《复旦》第840期
  今天,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战胜,而中国正处在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重视世博效应的深度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需要研究既往世博会主办国如何组织深度开发世博资源的做法,以寻求参照借鉴。世博会历史上,许多主办国利用世博机遇,深度开发世博资源,实现自身国家吸收世博成果,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步伐,拉长世博景气,实现世博后效应。
  其次,需要研究如何形成深度挖掘的工作机制,以迎接可能出现的新一轮科技进步浪潮,为上海在新一轮产业升级竞争中争取主动。探讨形成这种工作机制的过程中,政府应如何发挥组织和服务作用;企业应如何积极自觉参与世博行动;科研机构和大学等知识生产部门应如何从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的视角,创新知识生产方式,与企业形成产业化、市场化合力。
  再次,通过世博平台,围绕上海选定的九大新兴产业领域,需要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探寻新技术运用的企业能力基础,发现技术嫁接消化的产品化条件和市场化条件,新技术直接落地和中长期动态转换开发做出规划。与之相关联,应关注新兴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
  最后,需要研究深度开发世博成果的组织工作方式创新。不仅要剖析科技与资源环境、科技与人类生产生活、科技与人类交往方式、科技与人类文明规则的不断优化,梳理制约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的各类因素,还要深入探讨会展组织设计、会展服务、会展信息传播和交流、会展推广公关、会展人才培养、会展资源开发、会展经济的综合带动效应,以加深对世博成果深度开发在产业能力转换方面的新认识。
  通过对世博资源的深度开发,形成理念文化、组织机制、科技发现和产业化运用、会展场馆硬件建设和软件设计、现场组织优化调整能力、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设计推广、公共关系处理和文明交往方式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的收获;唤起民众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和自觉创新的积极性,使世博成为发展方式转变的助推器,使世博带来的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多维价值得以充分挖掘,造福于上海,造福于中国,造福于世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