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博研讨会】汪涌豪:后世博时代城市的日常生活
2010-06-13
作者:佚名
来源:《复旦》第840期
城市不仅是人口集聚、经济发达、科技文化水平高端的“物质实体”,更应该是可以让人诗意生存的“人性空间”。它的任何营造、规划和设计,都是为了人能在其间展开合理而幸福的生活。
人们期望的城市,不仅在“物性”的高楼大厦和灯光璀璨,人们希望的城市生活,也不仅是物质昌明,摩登奢华,而在“人性”与“诗性”,在如何使得传统与现代的统一,科技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即如何既满足物质需要,又满足精神需要。这是后世博时代我们的城市设计者、规划者和管理者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每一个人要思考的问题。
在后世博时代,既要关注“物质城市”、“科技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更要关注“人文城市”的培育。城市的现代化过程就是市民的现代化过程,市民的素质就是城市的竞争力,市民的精神就是城市的精神。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环境友好”和“政府效率”等指标,指向的都应该是人的生活。这次世博会不仅推介新能源、高科技,更关注它会给人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