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坚持重制度夯实基础、抓落实标本兼治,不断强化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积极构建良好学术风气,努力推进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重制度夯实基础,构建长远的体制机制。一是强化诚信制度建设。先后修订或制定出台了《南昌大学科技工作者科研行为道德规范》等制度,加大了对学术诚信问题的处罚力度。同时在教师职称评聘、研究生导师遴选和各级评审专家、成果评奖的推荐中实行学术道德问题“一票否决制”。二是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了从数量评价到质量评价、从个人评价到团队评价、从年度评价到任期评价的学术评价模式。三是完善科研诚信建设机制。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校外人才,建立青年教师赴校外进修深造机制,改善学缘结构,防止“近亲繁殖”。
二、抓落实标本兼治,形成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合力。一是明确监管机构。在校学术委员会下设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具体负责调查核实有关侵犯知识产权和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等不端行为的举报事项。二是推进阳光评审。制定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建立科研工作的信用体系。建立项目申报公示制度,建立了专家评审实名制、评审后的多次公示制度。三是加强技术预防。引进论文查重软件,在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环节严格把关,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四是加大惩防力度。建立学术信用等级库,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和项目情况进行登记,对个人和团队开展学术信用等级评价。
三、严教育营造氛围,促进教学科研人员学术自律。一是强化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教育。通过新学期工作布置会、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形式,提要求、明责任,着力提高科研管理者、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思想认识。坚持对新进职工进行岗前培训,提高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水平。二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重点加强创新团队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唯实、求真、团结、协作”的科学道德风尚,营造尊重创造的科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