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具有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和校风。这种优良风气的形成,一方面是南京大学百余年发展历程的积淀,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不断推进的学风制度建设的保障。
一、大力提倡学术自律,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南京大学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教育引导,加强优良学术传统的总结、继承、弘扬。学校党委向全校师生员工提出师德学风方面的明确要求,并以各种培训的方式,如新教职工培训、新博导培训等;各种专题活动的方式,如学术道德与学风大讨论等;以及各种平台,如长江学者联谊会等为载体,广泛深入开展师德学风教育;同时,把师德学风建设情况纳入院系以及各类学术单位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
早在1997年,南京大学就在国内高校率先开展学风建设的大讨论。1998年,南京大学教师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连续发表8篇关于学风建设的文章,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学风建设大讨论。2001年,南京大学16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人民日报》发出了“以德治学”的倡议书,呼吁抵制学术腐败,净化学术空气,维护学术尊严。
二、加强制度建设,为学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2009年9月,学校修订出台了《南京大学科学研究规范及学风建设管理办法》,对学术行为规范、管理机构、查处程序、处罚进行了明确规定。指定由校学术委员会作为学风建设的唯一处理机构。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学术委员会,对于学术道德规范的执行及相关问题的处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南京大学还高度重视评价体系对于学风建设的重要引导作用,不断探索和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逐步推行代表作制度及教师分级评价制度,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学术成果,鼓励在国际一流刊物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三、完善学风建设监察体制,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南京大学不断健全和完善学风建设的监察惩处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网络和学术团体的监督作用,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借助社会力量,使广大师生不敢违背学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