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和“省部共建”高校,西北大学坚持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引导与惩戒相结合、规范与民主相结合”,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学术道德,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办学传统。1902年,西北大学的前身陕西大学堂创办时,就要求学生传承“尚实求真”的“关学”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提出了以“实事求是,严肃工作的新学风”为首义的治学育人的新“三风”。改革开放之后,学校又明确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作为学风。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我们又重新确立了“公诚勤朴”的校训。
二是大力加强学术管理和制度建设。我们从积极引导、强化监督和科学评价等3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学风建设的制度体系。学校实行了培养青年教师导师制、科研教学成果奖励制等,鼓励和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良好学风。制定出台了《西北大学学术道德规范》《西北大学学术不端行为管理办法》等,对科研成果申报、教师职务评定、学位授予等事项实行自律承诺、同行评议和学位论文检测和盲审制度,坚持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双管齐下”。同时,学校还结合综合大学多学科的特点,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学术研究分类评价体系。
三是充分发挥名师大家的示范引领作用。良好的学术风气,有赖于大师风范的引领和传承。大学不仅要有学术大师,更要注重弘扬和传承大师内在的学术精神和学术品质。在学风建设中,学校大力弘扬学术大师的治学精神,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和引领示范,弘扬和传承优良学风,着力培养和造就了包括长江学者、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在内的作风过硬、勇于创新的学术队伍。
四是着力营造自由创新的学术氛围。只有树立严谨的学术风气和良好的学术道德,胸怀“适于世用,以报国华”的信念,才能提升大学自身学术水平,也才能真正引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西北大学结合地域特点,在秦岭造山带研究、多种能源综合勘探开发、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比较优势,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项目、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重大课题,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科研成果奖励。这些成绩与学校着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