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容纳150人的临时教室座无虚席,一双双眼睛盯着专家展示的电子文稿,一只只手举了起来,做出发问的姿势。
今天上午,在杭州九堡大桥的项目工地上,160多位来自建筑工地一线的民工聆听了一堂“规格”很高的课,为他们讲课的是,“三农”问题专家、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
类似的民工课堂,前几年记者都采访过,不过今年有了全新的发现。现场,绝大部分来参加讲座的都是戴着眼镜、衣着入时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听课的态度更加认真,要求课堂的内容更加时尚,更有贴近性。此次讲座的黄祖辉教授就专门准备了很多电脑演示的课件。以前课上完了,民工兄弟们也就散了,很少有人提问发言。可这次不一样了,讲座结束后特设的互动环节异常活跃。
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提出的问题十分直接:“如何充实自己,才能进入管理层?”“怎么才能消除城里人对农民工的歧视?”“在城里碰到不公平待遇,怎么调整心态?”黄教授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一一做了详细解答。
“给民工办讲座和上课不是头一回了,气氛如此活跃的,还真不多见。”此次活动的主办方、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从杭州民工学校遴选了一批优秀学员参加讲座,普遍都是“80后”、“90后”农民工,自身学历起点比较高,对精神层面的渴求也相对突出。
28岁的中天建设集团员工夏清准来杭打工已5年,他告诉记者:“今天特意和几个同伴赶来听课,能这么近距离接触专家,我们当然要提问了。”
离别时分,黄祖辉教授感慨地说:“我们已经不能用原有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代农民工了。他们更有追求、更有理想,对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工作待遇也有了与上一辈农民工不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