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经济 > 文章详情
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自主创新的认识
2010-06-07 作者:李允尧 来源:《人民日报》

  当今时代,人类步入了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发展阶段。哪个国家在自主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哪个国家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哪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哪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强。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把新兴产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我国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推进自主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周密部署、突出重点、形成合力。

  深刻把握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着力点

  一般来说,自主创新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是最高层次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及其核心竞争力。因此,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应该强调、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方式。在推进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选择那些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技术领域,大力促进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仅可以降低创新成本,而且可以迅速缩短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是后发国家经常采用的一种自主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再创新”, “消化吸收”只是 “再创新”的辅助条件。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水平、发展重点不尽相同,在实践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自主创新模式。从产业领域来看,在涉及国防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应着重加强原始创新;在已形成规模经济和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可以兼顾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在技术相对落后的领域,则应侧重实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区域来看,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可以着重加强原始创新;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可以兼顾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中部地区应当侧重集成创新;西部地区则应当优先考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产业革命总是由企业最先引导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企业特别是大型工业企业在自主创新和经济转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对大批自主创新成果的成功运用,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催生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突飞猛进,许多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典范。从一定意义上说,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的过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它是创新型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主体,也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是创新风险的承担者,也是创新收益的最大享用者。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大都掌握了一个或多个产业的核心技术,处于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上游。它们以垄断专利和技术标准等为主要手段,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设置了种种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如果不在自主创新上有所作为,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企业将很难突破跨国公司设置的这些壁垒。因此,我国企业应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主动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选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紧盯世界科技前沿,选择那些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和做大做强的领域,抢占发展制高点,力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工合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推进科技攻关,特别是针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等开展联合攻关,实现优势互补;在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标准,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话语权和整体竞争力。

  整合国际资源、优化国内环境,为自主创新提供支持

  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加快我国自主创新步伐。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完全凭借自身力量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推进自主创新,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面向全球整合各种创新资源。特别应当看到,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及其企业需要重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回升向好,为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为我们整合国际资源、推进自主创新提供了良好机遇。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并用好这一良好机遇,必将大大加快我国自主创新的步伐。

  动员各种社会力量,营造有利于推进自主创新的良好国内环境。关键是政府发挥好主导作用:一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自主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对自主创新成果进行有效保护;二是完善有关风险投资的法规,为自主创新提供法律支持;三是加大对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四是分类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由于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因此,政府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上必须下大力气。一方面,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进一步激发其创新动力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认真解决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而造成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问题。政府应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并通过建立四个中心,为其搭建创新平台。这四个中心是:先进制造技术推广中心,指导中小企业采用先进制造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服务中小企业推广应用科技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孵化中心,帮扶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中小企业培训中心,为中小企业培训经营管理人才。与此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积极性,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献计献策、提供支持。

  弘扬创业文化,为自主创新提供动力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早在1985年就通过对美国经济的观察,提出了创业型经济这一概念。德鲁克发现,当代世界经济的支撑力量已经不再是民众所熟悉的500强企业;在市值最大的顶尖级公司中有许多是一二十年前尚不出名的中小创业型企业,它们日益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他认为,创业型经济应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这启示我们:推进自主创新,需要大力倡导和发展创业型经济;而发展创业型经济,需要大力弘扬创业文化。

  创业文化,就是有利于促进人们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创业文化能够通过激励、渗透、整合、导向与规范等机制,影响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培育和弘扬创业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切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崇尚创新创业的社会价值取向;大力倡导人们勇于创新、追求卓越,鼓励冒险、宽容失败,营造适合创新创业的宽松社会氛围;改变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观念和格局,倡导良性竞争、有效合作,实现双赢、多赢的创新创业目标;等等。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