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政治 > 文章详情
鸠山首相辞职后的反思
2010-06-07 作者:刘性仁 来源: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日前宣布辞职引发全球哗然,出任首相8个多月之久,任期从2009年9月16日迄今,辞职理由内外条件皆有,就内部方面来说面临到日本国内经济持续不振,以及外部方面来说美国普天间基地迁移案的外部因素交迫,导致民调持续探底,面对强大的压力,鸠山终于作出这个决定,至于是否涉及日本政坛的内斗?甚至引发洗牌效应,值得后续观察;对于日本的大陆及对外政策是否会产生影响,亦有待后续发展及评估。

  分析鸠山内阁辞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他自毁竞选时的承诺,无法将美军在冲绳的普天间基地搬离;另一方面,他将拒绝为政策背书的前消费者事务大臣,社民党党魁福岛瑞穗革职,导致社会舆论大加挞伐,民主党民望大失,鸠山为了止血,只有宣布辞职,他的辞职不失为是一个明智之举。

  鸠山虽辞职,但由于民主党在众院占压倒性优势,故民主党魁获选为新任首相不成问题,对于对外政策来说应该影响不大。但鸠山为保民主党在参院大选中民调继续下滑,立下停损点,不得不自弃以保民主党发展,这样牺牲的精神及自我认知,仍是相当令人敬佩的,也不失为一个政治家应有的风范。俗话说“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鸠山的辞职无异验证着中国这句人生哲理。

  值得观察及分析的问题是,其一日本最近几年来首相的任期都不长,这是否表示日本政治出了些问题,从自民党的小泉纯一郎,自2001年四月底开始出任日本首相,一直到2006年九月二十六号卸任为止,当了将近五年半的日本首相,不过自从小泉纯一郎之后,接下来的几任首相,包括安倍晋三、福田康夫与麻生太郎,任期都没有超过一年,这些短任期的首相,显见内政出了大问题,才会造成政局不稳,人事频频更迭,这对内阁制的日本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其二民主党在寻求日本国内改革的同时及美日关系之平等,是否就此方向会有所调整,从继任者的态势看来,恐怕仍会继续朝向此一方向,但在作法上可能会更加的保守,至于成效如何仍有待观察;另一方面失去长久执政的自民党,能否趁机调整以恢复其力量,更是有待努力。

  其三日本必须寻得一位有担当的政治人物,恐怕是民主党甚或是自民党,都是当务之急的工作,在政治疲弱时,某种强势的政治人物有助于带领民众向前迈进,给人民一个新希望;日本政坛缺的是开创性的人物,不缺守成派的保守者。

  其四在台湾及日本在钓鱼台岛上的争议,及中国大陆与日本间的发展关系,总的来说也并不会有多大的改变;毕竟民主党还是掌握多数,除非换成自民党,否则日本在两岸关系上亦应不会有多大的改变,所带来的冲击效应应该不大。

  其五一个政府如果政策摇摆,恐怕会增加民众的不确定感,更会惹来外界的批评,鸠山首相就是出现严重的信赖危机,才会走到今日这步田地。其六关于领袖个人的特质及错误政策,例如染上金权政治弊病、或是领导人决策进退失据,说话出尔反尔,决策不果断,方向不坚定,最后都难逃下台的命运。

  民意是残忍与无情的,这是笔者一直有感而发的,民众缺乏耐性,急于看到结果而忽视过程,是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普遍存在的心理,倘若不能早日适应,终将被人民淘汰。

  回到台日问题上,除了钓鱼台问题上,日本对于马英九政府不能说是没有疑虑及意见,尽管马政府花了很大的心力来处理,但成效并不好,日三不无时还是会有重要人士抛出马政府倾中的言论,这是一种认知上的问题,更是一种忧虑,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当然这也与日本的实力有着高度的关系,但无论如何,台日间的问题必须冷静理性处理,如何能够抛弃本位认知问题,恐怕是一大挑战,但台湾在与大陆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也必须维持与日本间的友好关系,多交流多对话。

  总之,日本面临到空前的挑战,包括如何在去美国化又不破坏美国整体的战略,包括从日本的民族性来看,独立靠自己又有自信的大日本时代恐怕已经过去了,是感叹是无奈,但都必须认真面对。日本很难摆脱完整的国家主权问题,北有四岛归属问题,南有冲绳美军基地问题,西有与韩国、大陆在海上岛屿及资源争议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日本的宿命,也是很难解决的沉屙之痛。

  鸠山的辞职,带给日本国内的冲击要远大于对外部的冲击,弃人而保党,这种牺牲虽然是不得不的决定,但也总是一个牺牲,政治人物要看破权力并不容易,再尝到权力的果实后要吐出或要放弃,更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从鸠上的辞职经验中,渴望带给人们更多对于权力本身的理解及参悟,如何把握关键时机,扭转乾坤,恐怕更是需要政治人物需要学习的功课,日本政治虽然问题很多,但仍值得我们细心研究;日本人的民族性及个性,虽然有时令人不敢恭维,但关键时刻的临门一脚,有时还不得不加以学习,看看鸠山想想自己身边所处之环境,或许才是带给全世界最宝贵的经验与启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