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风建设 > 学风动态 > 文章详情
南开大学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
2010-06-03 作者:张剑 来源:南开新闻网

  日前,南开大学学风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中没有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而是完全由资深学者构成,它将成为专门监管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问题的指导机构和甄别机构。
  2010年伊始,学校通过了《南开大学学风建设委员会章程》。《章程》指出,学风建设委员会是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而学术委员会则是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评判机构。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由监察室、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等部门组成。
  学风建设委员会的职能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以及学校学风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加强学风建设、惩处学术不端行为的基本准则、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和政策。针对学术失范、学术不端行为,委员会将通过组织调研、专家鉴定、召开听证会等方式,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惩处行为的权威性、科学性,审议秘书处呈报的调查报告,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报校学术委员会审批。
  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委员会还将密切结合南开大学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与存在问题,选择典型事例,总结和推广学风建设的成功经验,指导和推进南开大学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审议并上报秘书处提交的报告,决定提请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关于学风建设的重大事项。如有重大学术不端行为,校学风建设委员会可根据需要,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参加讨论,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
  南开大学学风建设委员会由学术水平高、学风正派并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组成。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 1名,委员9至11名。
  记者看到,在刚刚成立的学风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院教授母国光担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葛墨林,哲学系教授陈晏清任副主任,车铭洲、卢桂章、朱坦、朱光华、李正名、李剑国、张自立、南炳文等8位教授担任成员,专业背景覆盖了物理、数学、化学、生物、信息、环境、经济、哲学、文学、语言学、历史等学科。
  葛墨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学风是一所大学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是—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更是大学的立校之本。求真、求知、求善的道德感,勇于为社会贡献的责任感,是高等学府的根本品格,应当为所有人捍卫和尊重。
  得知学风建设委员会成立的消息,文学院大三学生简婕说:“师生间的薪火传承,不仅仅在知识的层面,还在于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这种传承,正是大学学风形成并且世代相传的一个基础。”
  谈到自己的新角色,母国光用“有压力”来形容,因为教师们寄予了很多期望。他说,之前,教师们普遍表现出了一种担心,对学风建设委员会能否真正在学术上发挥作用表示怀疑。“造成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行政化现象比较普遍,基本弱化了学者在高校学术管理中的作用。学风建设委员会要得到大家的认可,还需要一个过程。”
  母国光认为,目前学术界存在的学风问题、学术不端行为较少,更多的是由于对学术规范不熟悉、操作不严谨造成的失范。
  根据章程,学风建设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但连任人数不得超过上届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委员只能以个人身份参加委员会的工作,不代表任何学校或机构;如果委员遇到亲朋好友,或直系师生,以及可能影响公正性的情况,应主动提出回避;委员本人如有违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行为,应退出学风建设委员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