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政治 > 文章详情
泰国乱局:民主宪政的又一次试错
2010-05-26 作者:耿显家 张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5月18日,大批泰国士兵和军车向“红衫军”在曼谷商业区内的大本营聚集,规模空前,泰国国内政治局势陷入紧张状态。泰国的此次政治冲突始于今年3月,因泰国最高法院宣布没收他信14亿美元财产,引起支持他信的“红衫军”强烈不满,并在曼谷举行大规模反政府集会游行示威,要求阿披实政府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与政府谈判流产后,“红衫军”与政府的对抗升级。5月13日,“红衫军”强硬派领导人、军事顾问卡迪亚少将遭到枪击,17日不治身亡。截至记者发稿时,“红衫军”领导人集体向警方自首,泰国局势急转直下,此次暴力冲突最终以军方的强力驱逐而结束。泰国这一政治冲突的根源是什么?泰式民主的困境和出路何在?其破解的关键在哪里?针对上述问题,相关专家从学术角度进行了解读。

  政治冲突的真正根源:城乡二元导致的草根民众,与精英政府之间的对立

  针对泰国此次政治冲突的原因,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锡镇认为,从根源上讲是社会分裂的结果。泰国依然是城乡二元经济模式。城市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农村则是传统的农业、自然经济。经济上的二元制导致了城乡社会结构的二元对立。在城市,中产阶级生活富裕;在农村,农民经济生活水平低下。这种社会分裂本是第三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在泰国,社会分裂被人为利用,并最终酿成了目前的政治冲突。他信上台后,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但由于他采取了透支财政的做法,引起了中产阶级的强烈不满。加上他信以权谋私的某些做法让中产阶级抓住了把柄,对他的批评也就越来越多。然而,他信是个强硬派,对中产阶级的批评,采取了强硬回击的做法,封杀媒体、大骂教授,结果激怒了中产阶级。
  除了中产阶级对他信不满,泰国的传统统治阶层与他信之间更是矛盾重重。泰国的传统统治体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皇室、亲皇室的军队和官僚机构。其中,皇室是核心。皇室为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做了很多工作,在农民中一直拥有很高的威信。他信的惠民政策引起农民对他的崇拜,在很多地方其威信已经超过国王。不仅如此,他信与王储交好,投其所好,令皇室怀疑其有分裂皇室的意图。总之,他信的种种做法引起传统权力阶层的不满。在这一背景下,中产阶级加入传统政治势力,组建了以反对他信为目的的“人民民主联盟”,并兴起了以“黄衫军”为主的反他信运动。2006年,他信被迫下台。在这种情况下,支持他信的一派政治势力才组建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反独立民主联盟”,并以“红衫军”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支持他信的活动。泰国此次政治冲突即是两大政治势力间的对抗。
  广西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龙晟指出,泰国此次政治冲突实际是作为草根阶层的民众与作为精英代表包括司法、行政与立法在内的广义政府之间的对立。从宪政角度说,这也是西式民主与泰国固有文化的又一次撞击,是其国内诸多政治势力角逐的结果。

  泰式宪政的主要困境:威权主义占主导,民主只是土生土长的“红毛丹”

  谈到泰国宪政民主的困境,北京大学外语学院教授任一雄认为,泰国的民主是以民主之形行威权之实。按照泰国独裁者沙利的话说,泰国的民主是这块土地所生长出来的红毛丹、榴莲,而不是外来的苹果和梨。张锡镇分析认为,由于中产阶级数量、民众的受教育水平、民主的政治文化都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泰国的政治家和老百姓都不理解什么是民主,都没有按照民主的游戏规则来做。到目前为止,在泰国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传统的权威主义庇护制,人被划分成不同等级,各地方均控制在有权势的人物或家族手中,形成由上至下层层控制的社会结构。上层给下层提供保护,下层对上层保持忠诚。一旦进行选举,这种结构就调动起来,被政治家利用来拉选票。在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政府肯定不是按照民主制度产生的民选政府。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许利平进一步提出,泰国的君主立宪制不彻底也是造成其政局不稳的重要原因。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仅是权力象征,掌握实权的应是民选的总理。但在泰国,国王是三军统帅,军队是服从国王的,在某种程度上,军队的力量反而得到加强。所以,泰国政局一旦有所不稳定时,往往是军人涉政。自1932年以来,泰国多位政府首脑都是军人出身。另外,泰国的政治体制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或者漏洞,为军人涉政提供了机会。例如,在泰国,军队不仅仅是一个武装组织,而且是一个很特殊的社会组织,他们有自己的报纸、电视台、上市公司、银行等,成分复杂,是泰国保守势力和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被少数权力精英所掌控。
  龙晟也认为,在泰国,在各派政治势力背后起主导作用的是国王与军队,其中,军队对泰国政局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泰国的宪政发展史就是一部军事政变和军人政权统治的历史。虽然军方在泰国宪政中的支配性地位日益受到挑战,但其影响仍在。基于军队在泰国政治中的特殊性,此次政治冲突可以看做既有泰式宪政周期的一个部分。所谓泰式宪政周期,往往始于军方通过介入甚至政变操控政治权力,接着组成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公布宪法,然后举行大选,由选出的参众两院议员组成政府。新政府经过一段磨合期,随着各派政治势力达到不可调和状态,军方会再度介入甚至政变以恢复社会秩序。然而,随着实质议会民主政治的建立,军方介入政局的方式和强度以及泰式宪政周期本身都可能会有所变化。由此看来,此次政治冲突绝非是泰式宪政周期一环的简单重复,而是泰式宪政过程中又一次试错,折射出的是泰国民主政治道路的曲折性与复杂性。关于泰国民主宪政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任一雄强调,在泰国人的价值观里,根深蒂固的是对权威的认同、对现世的认同,他们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来世。这跟他们佛家文化中的轮回转世有密切关系。所以,在这种价值观下,要真正推动民主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有很长的路要走。

  泰国局势的破解路径:矛盾化解,将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泰国数月来的僵持状态,张锡镇认为,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政府初期对清除集会、示威的决心不大。阿披实是个书生型的政治家,不是铁腕人物。现在的政府又是联合政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拿不出强有力的措施。另一方面“红衫军”看到了政府的软肋,希望将示威继续下去,并最终逼迫现政府辞职或者解散。任一雄补充认为,在泰国,除了佛教文化,还有以勇猛顽强著称的泰式拳击和在底层广受欢迎的斗鸡等略带血腥的世俗文化,它们折射出泰国人顽强坚持、勇于斗争的一面。这可能是造成持续冲突的另一个因素。
  至于此次冲突的最终解决,龙晟认为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泰国军队的“出手”以及泰国国王的“介入”。但两者在何时“出手”或者“介入”以及如何“出手”或者 “介入”则取决于两者对时局的判读与衡量,其中既包括对自身地位的现实定位,也包括对国内各股政治势力及其背后支配力量,甚至国外因素的判断。从泰国历次政治危机的解决途径来看,此次矛盾冲突的化解仍将是国内、国际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月19日下午,“红衫军”领导人在军方强压下集体向警方自首,这也印证了专家的分析。
    在谈到泰国政治局势的未来走向时,许利平指出,未来能左右泰国政局的,可能既不是以阿披实为首的民主党,也不是拥护他信的为泰党,而是一些小党。因为在未来3年里,泰国政局还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双方分歧非常严重、社会处于严重对立的情况下,冲突的双方不可能左右政局的走向。相反,一些小党会在这段时间里起到一个平衡、协调的作用,这可能是泰国未来政局发展的一个去向。

  泰国局势的全球化效应:经济下滑  累及周边

  关于泰国政局对周边的影响,许利平认为,我们现在处于一种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受到外界的影响越来越多,对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泰国局势对周边国家必将产生一定影响。在政治上,张锡镇认为,泰国的局势会对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周边国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引起这些国家对威权体制的巩固。对印尼等国也可能会从反面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
  在经济上,泰国的局势也会对其自身和周边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张锡镇指出,有资料显示,目前这场冲突已经令泰国损失了600亿泰铢。专家预测,泰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下降一半。许利平分析认为,由于泰国是一个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很多产品要出口到东盟、欧美,同时一些原材料要从别国进口,很多劳动力也是来自其他东盟国家。泰国的政治局势必然会对其自身及周边国家的经济带来重大打击。任一雄进一步指出,泰国的政治冲突首当其冲影响的就是旅游业,很多国家都发出了旅游警告,东盟峰会也因此搅散。由于旅游业的产业链非常长,包括运输、餐饮、住宿、食品生产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必将给泰国及周边国家的经济造成恶劣影响。
  正因如此,专家学者也呼吁泰国各方政治势力能以协商的方式、和平的方式解决目前的矛盾,希望泰国局势尽早稳定下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