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风建设 > 学风文件及简报 > 文章详情
学风委简报第八期
2010-05-21 作者: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函件 来源: 


在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 卫 红

2007年9月11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学风委第一次工作会议,周济部长以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为主题,就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一年多来,在各位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学风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了直属高校学风建设情况调研,着手制订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手册》和《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惩处意见》,进行了学术道德和学风个案调查,指导、督促和推动高校建立了学术纠纷受理机构,大力推进了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在此,我对同志们一年来为推进高校学风建设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明显成效致以崇高敬意,并表示衷心感谢!今年8月31日上午,在第23个教师节到来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与优秀教师代表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意义深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胡锦涛总书
记发表讲话后,教育部党组立即向全国教育战线发出《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当天下午在京召开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研究部署教育系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关工作。周济部长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战线如何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抓学习;二是抓宣传;三是抓落实。

  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扎实推进高校学风建设。下面,我想主要就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促进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将学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新学期伊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已经掀起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的热潮。我也先后参加了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高校辅导员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座谈会等活动,认真学习了讲话精神,与同志们的感受一样,很受鼓舞,倍感振奋。
  胡锦涛总书记首先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新世纪新阶段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鲜明提出,要坚持“三个优先”,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决心,预示着我国教育事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极大地增强我们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心。
在讲话中,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总书记号召,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他还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做到“三个必须”: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教师承担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责任,肩负着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使命。总书记的讲话深刻论述了教师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强调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物质生活待遇,到教师培养、培训,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以及尊师重教等各方面作了明确指示,提出了具体措施,充分表达了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怀和热切期望,必将对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讲话中,总书记强调,全社会尊重教师,广大教师更应该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向广大教师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崇尚科学精神,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胡锦涛总书记“四点希望”是对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新阐述、新概括,契合师德建设的实际要求,也十分符合广大教师的人生价值追求,使广大教师更加明确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的努力方向。
总书记的“四点希望”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同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学风是世风的引导力量,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基本防线。学风既受党风、社会风气的影响,又同时影响着党风和社会风气。良好的学术风气、学习风气、教风、校风会形成强大的力量,对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对引导社会价值的取向和走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知识分子的道德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他们承担着规范、提升社会知识和道德水平的责任。高校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自己的神圣职责和重要使命,不仅要自尊自励,学为人师,而且要行为世范,做社会道德的榜样和示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贯彻到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把学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切实担负起学风建设的社会责任,使学风建设的工作机制有效运转起来,形成齐心合力抓学风、促学风的良好局面。
二、大力宣传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切实发挥榜样在学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全国优秀教师给予高度赞誉,他说“全国优秀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杰出代表。在你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教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他要求“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对弘扬优良学风、推进学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师是学科的建设者和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学科研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校园文化的营造者和建设者,教师为人师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学术道德和治学风气,对学生具有深刻影响。教师正则学生正,教风正则学风正。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就是一本生动的“活”教材,可感可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当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确有少数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丧失了学术道德,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甚至抄袭剽窃、故意造假,极大地影响了学术声誉,败坏了社会风气。但我们应该看到高校教师的整体面貌很好,大家献身科学,刻苦钻研,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恪守职业操守,自觉抵制浮躁、虚假行为。无论在老一辈学者,还是中青专家当中,都有一批具有人格和学识双重魅力,让人景仰的先进典型。新中国成立以来,曾经出现过许多治学严谨、学风高尚的大科学家、学术大师,如自然科学界的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邓稼先,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吴玉章、范文澜、马寅初、孙冶方、白寿彝、钟敬文、启功,现在我们身边的,如国学大师季羡林、水稻专家袁隆平、水利专家张光斗等等。他们是“经师”与“人师”相结合的典范,为优良学风的传承树立了丰碑。教师节前夕教育部也表彰了一批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他们堪称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楷模。这里面既有长期扎根中西部穷困地区,立志从教,无私奉献的中小学老师,也有潜心治学,成就卓著的高校科研人员。特别是孟二冬、方永刚、张光斗等是近两年来在师德师风方面涌现的杰出代表,已经成为全国广大高校教师学习的先进典型。去年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教授女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回信,赞扬孟二冬教授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赞扬孟二冬教授“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亲切看望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方永刚同志,高度赞扬他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理论,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觉悟和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师风,号召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日前,在著名水利专家、清华大学张光斗先生服务祖国水利事业70周年、从教58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饱含深情地写来贺信,高度赞扬他胸怀祖国,热爱人民,情系山河的崇高风范和钟爱教育、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
教育战线拥有一批像孟二冬、方永刚、张光斗这样具有高尚师德师风和感人事迹的教师,他们的事迹为我们高校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是大家的光荣和骄傲。为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两年来,教育部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向孟二冬、方永刚同志学习的活动,将学术道德教育与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与校园创新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使广大教师通过深入学习,切实增强了严守职业道德,加强学术道德自律的意识,同时也起到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净化科研环境,促进高校学风有效好转的作用。
加强教师先进典型宣传是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学风委要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按照周济部长的要求,充分挖掘、全面展示高校教师队伍中这些先进典型的思想内涵和精神风采、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在学风建设中的教育激励和示范引领作用。各高校要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充分发挥校报、电台、电视台、网络的作用,通过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中先进典型的广泛深入宣传,用身边人教育身边的人,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努力形成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环境。
三、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促进高校学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学术道德与学风问题是世界各国学术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并非我国所独有,同时它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既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有待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学术道德的不断养成。近期,要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学风建设专门机构,促进学风建设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学风建设专门机构和形成有效运行的良好工作机制,是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根本组织保证。学风建设情况的调查表明,目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高校以学术委员会行使咨询并指导本校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建设的职能,有少数高校在校设立了专门的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负责受理对该校师生员工的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和处理。没有学风建设专门机构的高校,要尽快成立,并指定专人负责,形成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方面协调配合的有效运行机制。要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学风建设的经常化、规范化上下功夫,确保学风建设各项制度发挥应有效力。高校领导同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遵守学术道德的模范和带头人,要把学风建设作为教师考评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坚持惩防并举,加大学风建设的监督和惩治力度要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一整套加强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使人们不愿意、不能够、也不敢违背基本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最关键的是要在不断强调学术道德基础上,通过学术规范的制度建设,明确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底线。要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坚决查处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典型案例。对学术违规行为,一经查实,要视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撤消项目、取消晋升资格直至媒体曝光、行政处分、解聘等处理。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高校已经出台制度对有违反学术道德行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实施“一票否决”制,对此我们坚决予以支持,而且要作为一条重要原则贯彻到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工作中。当然,在处理的过程中,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学风委要通过典型个案的处理,树立工作的权威性;高校要积极给予配合,平时要加强自查自纠工作,不搞保护主义。
 第三,以提高质量为导向,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科研评价对学术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把是否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材料、获得新数据,是否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衡量科研质量的主要指标,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建立符合各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推广同行评价和优秀成果代表作制度。在学科评估、职称评聘、项目立项、论文答辩、论文发表、著作出版、成果奖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强化同行专家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海内外同行专家学术评价机制。我们鼓励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以提升研究质量为导向,积极探索制定符合本校特点的科研评价体系。
第四,要将学风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的原则,优化配置人才资源,创造条件让中青年学术骨干集中精力、全身心地做好科研和教学工作,营造专家教授专心治学的良好氛围。要发挥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建立符合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规律,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评价体系,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评价人才。要努力营造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进退机制。
第五,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的宣传教育。要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广大师生遵守学术道德的自觉性。学术道德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道德教育活动,鼓励各高校将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宣传、教育和学习列为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必修课程,将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作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科研人员职业培训体系。如,提交本次审议的《学术博客自律倡议书》就是很好的宣传教育形式。我们还要广泛搜集、深入总结、大力宣传高校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将他们的优秀事迹汇编成书,充分展现他们追求真知、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和严谨求实、甘于寂寞的治学精神,以进一步培育和弘扬优良学风。
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工作,需要牺牲大量时间、分出大量精神,需要有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各位专家、学者长期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和学术造诣,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主要依靠大家的智慧和才识。我们将进一步充实学风委队伍,吸纳更多有志于此的优秀人才,同时也将为各位委员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希望大家不辱使命,努力工作,以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学术道德和学风状况的进一步好转,不断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
扎实推进高校学风建设——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召开

  为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八月三十一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扎实推进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于9月11日在京召开了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发表讲话。学风建设委员会全体委员、在京部属高校社科 (科研)处处长参加了会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同志主持了会议。
李卫红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胡锦涛总书记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了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肯定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决心,充分表达了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怀和热切期望。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所提的“四点希望”是对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新阐述、新概括,对新时期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同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她要求高校广大科研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自己的神圣职责和重要使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把学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切实担负起学风建设的社会责任。
李卫红副部长指出,高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献身科学,刻苦钻研,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恪守职业操守,自觉抵制浮躁、虚假行为,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人格和学识双重魅力的先进典型,为优良学风的传承树立了丰碑。各高校要充分挖掘、全面展示高校科研队伍中先进典型的思想内涵和精神风采、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在学风建设中的教育激励和引导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校报、电台、电视台、网络的作用,通过对教师队伍中先进典型的广泛深入宣传,努力形成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环境。
李卫红副部长强调,全国高校要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学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近期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学风建设专门机构,促进学风建设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要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人负责、各方面协调配合的有效运行机制。二是坚持惩防并举,加大学风建设的监督和惩治力度。要建立一套加强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认真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对有违反学术道德行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晋级晋职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以提高质量为导向,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建立符合各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推广同行评价和优秀成果代表作制度。四是要将学风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的原则,优化配置人才资源,建立符合高校教学科研规律,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评价体系。五是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的宣传教育。要将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宣传、教育和学习列为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必修课程,大力宣传高校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弘扬和培育优良学风。
李卫红副部长高度评价了学风建设委员会成立一年来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各位委员进一步发挥指导和咨询作用,积极宣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为营造有利于学者潜心治学、勇于创新的学术环境做出更大贡献。
下午,委员们分别就李卫红副部长的讲话展开学习,讨论今后的学风建设工作,并针对王宁副主任委员负责起草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手册》、黄进副主任委员负责起草的《关于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惩处的若干意见》和《学术博客自律倡议书》讨论稿进行了充分审议。委员们一致认为,李卫红副部长代表教育部做的讲话体现了教育部党组对高校学风建设高度重视,讲话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三个文件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非常必要和及时,希望适当修改后尽快发布。
最后,社会科学司副司长袁振国同志做了总结讲话。他说,本次会议非常成功,李卫红副部长的讲话对指导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认真学习,在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他指出,学风委成立以来,在社会和高校产生了很大影响,充分肯定了以张岂之为主任委员的学风委一年来所做的各项工作,并对下一步高校学风建设作出了具体工作部署:
1、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正面宣传引导。近期,学风委要进一步落实李卫红副部长讲话中提出的工作要求,收集高校学风建设中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典型事例,汇编成册,并加强宣传力度。
2、建立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的工作网络。各高校学风建设专门机构要落实具体负责人,并登记造册,建立起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的联络机制,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全国高校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会议,整体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3、针对高校学风中的突出问题,进行调研研究,提出工作建议。当前,要抓住社会反映突出的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学术失范问题,深入调研,把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4、开展对高校学术期刊学术规范情况的调研。高校学术期刊与学风建设关系很大,要加强期刊制度建设,把好学术论文出口关,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术期刊的科学管理模式。
5、加强个案处理,起到警示作用。要抓住影响力较大的反面典型案例,及时、准确加以调查惩处,树立学风委在社会和学术界的威信和形象。
6、加强学风委秘书处的工作,秘书处提供的“信件处理规则”和工作简报都很好,要进一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认真、严谨处理群众来信,充分发挥工作简报的阵地作用,精心组织、精心策划,保证简报的权威性,推进高校学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