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制定、完善、强化执行科研管理处罚条例
■杜绝急功近利行为
■改变评价机制
■杜绝低水平重复
■科研活动坚持以创新为主
■加大以企业为主体的科学技术研究我国创新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下降,和科技界急功近利,部分科技人员职业道德操守不佳有关。规范科研人员职业道德操守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
据统计,2003年,我国的科研论文数量已经跃居世界第5位。1999年至2009年,我国国际科技论文影响力上升。以SCI数据库统计,2007年,我国作者发表科技论文共11.67万篇,占世界份额的9.8%,排在世界第2位。按Ei(《工程索引》)数据库统计,2007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为7.82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19.6%,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科技成果的评选每年也在进行。虽然没有确切的数字统计,但据调查,各单位、行业、社会学术团体、县市级、省部级、国家级的各级成果评选,每年也有数以千计、万计的科研成果产生。
如果单纯从科研论文数量来看,我国似乎已经步入世界一流科技行列。因为专家公认,“科技论文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没有一定的创新思想和科学新发现,科技论文是很难被SCI收录的,也不可能被国际同行引用。我国科技论文数量质量的双提升,与我国近年来更加重视科技工作、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密切相关。”
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布的2003年《世界竞争力年鉴》简称《洛桑年鉴》中,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人口超过 2000万的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2位,科学基础设施也排在第12位,而技术基础设施则排在第23位。
2009年9月20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大陆排名20位,较去年排名17位有所回落。世界经济论坛 2009年9月8日发布《2009-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竞争力排名第29位。
科研成果、科研论文数的急速提高,全球科技竞争力水平的徘徊不前或者说持续下降,和这种“繁荣”景象很不协调。究其原因,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明显,部分科研人员职业道德操守欠缺,缺乏严格有力的监督检查管理机制,评价方法不科学,急功近利等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笔者调查认为,提高科研人员职业道德操守,严格规范科研立项与评估体系,杜绝急功近利,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脱颖而出是实现我国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为此建议:
尽快制定、完善、强化执行科研管理处罚条例
对科研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处,给予最严厉的处罚,可让相关当事人返还国家投入的经费,所在单位3-5年内不许申报课题,不许申请经费,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杜绝急功近利行为
按着科学研究与自主创新的自身规律开展创新研究,不揠苗助长。从选题到立项,不追求数量,重点考察其创新性,宁缺毋滥,甚至引入第三方的评价机制,保证科研的高水平、高起点,创新性。因为我国研究课题从立项到结题,大多数是3-5年。要想在短短的时间内作出创新性成果,几乎是不可能的。许多课题为了完成任务,及时交差,只能突击花钱,轻的花钱买指标,请人代劳;严重的容许作假,伪造实验数据。花了国家纳税人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经费,不要说创新成果,连一篇像样的论文也拿不出来。这是急功近利造成的。
改变评价机制
一切以科学性与实用性为前提,重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我国是世界上大学数目最多,在校学生最多、博士最多、教授最多、科研机构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底子薄、基础差自我掩盖。改革30年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研经费投入加大了,科研人员待遇提高了,为何却未出现“两弹一星”、“万吨巨轮”、“万吨水压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究其原因,和现有的评价机制、科研人员职业道德操守两者密切相关。现在评院士、评教授、评博导,课题、成果、论文的数量、级别是最主要的量化指标,对其科学性与实用性,特别是市场
化考察很少。由此导致科研人员重视数量不重质量,为评价机制工作的情况出现,这些应该从根本上加以扭转。
杜绝低水平重复
把科研经费用到刀刃上。据报道,我国的“嫦娥奔月计划”所投入的经费不足20亿元,取得的成果是举世瞩目的。有些行业的973、863计划累计投入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但最终只收获几篇论文,几部著作,其中许多是低水平重复。近年国家启动的科研院所“自主选题计划”的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数以千万计的科研经费从事着低水平重复的“自主”项目,大部分经费用在了会议、出差、考察、餐饮招待、劳务费等花费上,这样的低水平重复是不可能取得创新成果的。
在科研人员中要强化职业道德操守和为科学奋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监督机制,对科研不端行为决不手软;加强科研经费的审计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鼓励脚踏实地,勤奋踏实工作的科研人员,对他们在职称、荣誉等方面给与优先照顾,营造一种踏实勤奋工作为荣,弄虚作假为耻的工作环境。
加大以企业为主体的科学技术研究
使科研和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以解决问题、提高主创新水平为目标,使我国科研创新成梯队、阶梯式态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