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生育意愿,社会有误解
“有钱人”很想多生
记者: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文化程度越高的越不想生,而越穷的则拼命生,大家好像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命题”的正确性,您为什么会做这个研究呢?
风笑天:确实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越低,高收入群体的生育意愿明显低于低收入群体。不少现有的研究结果也正是这样的观点。但是我发现,学术界现有的研究结果对于青年生育意愿的描述是一幅杂乱的图像。有研究说,收入和成本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最重要因素;还有研究说,户口性质、性别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对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等等。青年人的生育意愿究竟如何,他们的生育意愿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并不知道。所以,我想搞明白。
记者:您的研究调查了多少人?
风笑天:我们课题组对包括南京在内的全国12个城市1786名在职青年做了调查,所有人的年龄在28周岁以下。
“有钱人”很想多生
记者:调查结果中,收入和生育意愿有关?
风笑天:是的。收入越高,生育意愿越强。
我们的调查将青年的收入分成了3个等级,800元以下、801—1400元、1401元以上。调查显示,800元以下收入者中,希望不生孩子、生1个孩子、生2个及以上孩子的比例分别为5.7%、61.2%、33.1%;801—1400元的收入者中,希望不生孩子、生1个孩子、生2个及以上孩子的比例分别为8.5%、55.1%、36.4%;1401元以上的收入者中,希望不生孩子、生1个孩子、生2个及以上孩子的比例分别为8.3%、 43.0%、48.7%。
与传统观念不同,青年的生育意愿并没有随着收入的提高而下降。相反,收入越高,经济条件越好的青年,他们的生育意愿比中收入的青年明显更高。
记者:800元以下是低收入者?1400元以上是高收入者吗?
风笑天:我们不是根据整个社会的收入状况划分低收入者、中等收入者、高收入者的。我们当时调查的青年全部在28周岁以下。我们将他们按收入高低平均分成了3类人群,800元、1400元就是这样来的。对于当时社会的整体收入来说,800元、1400元也是偏低的,因为青年工作的时间都不长。
记者:现在社会的收入水平又有提高,您觉得,这个观点现在还成立吗?
风笑天:成立。一位专家利用上海计划生育委员会前年的数据也得出过相同的结论。
文化低文化高的都想多生
记者:生育意愿和文化又成什么关系呢?
风笑天:调查将文化程度分为初中、高中或者中专、大专、本科以上这4种。初中生中,不愿意生孩子、愿意生1个、愿意生2个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 2.6%、56.4%、41.0%;高中或中专生中,不愿意生孩子、愿意生1个、愿意生2个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6%、61.4%、32.0%;大专生中,不愿意生孩子、愿意生1个、愿意生2个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7%、53.4%、39.9%;本科以上者中,不愿意生孩子、愿意生1个、愿意生2个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6%、46.0%、44.4%。
这表明,青年文化程度与他们的生育意愿之间并不是简单的负相关,而是呈现一种U字形的相关状态。即文化程度最低者与文化程度最高者的意愿生育数量都明显高于中等文化程度者。当然,文化高的人当中,倾向于不生的也明显更多。
想生3个以上的极少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和我们的印象不一样的研究结果呢?
风笑天:我们也分析了原因。以往有关经济收入与意愿生育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论,所基于的往往是高生育数量的现实。具体地说,当普遍的生育水平在3 个、4个、5个甚至更高的情况下,人们的经济水平与意愿生育数量之间确实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但是,当普遍的生育水平只是在2个以下,甚至只有1个的时候,经济水平与意愿生育数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就不复存在,甚至可能出现相反的趋势。
文化程度和青年的收入是密切相关的。文化程度越高,越想生,也应该看成是在低生育水平下,人们生育意愿数量向生育率的更替水平回归的一个反映。
记者:什么是生育率的更替水平?
风笑天:生育率的更替水平是一个学术上的指标。一旦达到生育更替水平,出生和死亡将逐渐趋于均衡,在没有国际迁入与迁出的情况下,人口将最终停止增长,保持稳定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总数一样多。国际上,要达到生育更替水平,平均每个妇女要生2.1个孩子。
所以,这里“多生”的“多”只是一个相对于“独生子女”的概念。其实调查中,希望生育3个及以上的只有25人,希望生育更多的仅有5人,两者加起来不足1.7%。
结了婚自然就想生了
记者:生活中,年轻人普遍不想生孩子。老人常讲,年纪大点就想生了。这样的说法对吗?
风笑天:这样的说法也不准确。我们的研究表明,生育意愿和年龄其实没有关系,而是和是否结婚有关。
我们把被调查的青年分成了4组,分别是18—24周岁未婚青年、18—24周岁已婚青年、25—28周岁未婚青年、25—28周岁已婚青年。结果表明,在未婚青年中,年龄不同的,生育意愿差别不大;在已婚青年中,年龄不同的青年生育意愿差别还是不大;但是在相同的年龄组中,未婚青年和已婚青年的生育意愿差别非常大。
这说明,对于意愿生育数量来说,青年的婚姻状况是比青年的年龄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过婚就想生孩了。”这句话这么说就是对的了。
想不想生和是否独子无关
记者:人们还经常说,因为男人不了解生孩子过程的痛苦,所以,相比而言,男人比女人更喜欢生孩子。这个观点对吗?
风笑天:对于城市在职青年来说,男性生育意愿大于女性的现象不存在。
数据显示,男青年中,不想生孩子、想生1个、想生2个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8%、52.7%、39.5%;女青年中,不想生孩子、想生1个、想生2个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3%、53.7%、39.0%。这一结果反映出,青年在意愿生育数量方面,和性别无关。
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还认为,独生子女不想生孩子。我们研究发现,婚姻状况是影响青年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是否独生子女的影响并不大。或者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两类青年共同作为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其有着相同的生育意愿。
记者:了解青年的生育意愿有何意义?
风笑天:一个社会整体的生育水平直接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国家的生育政策,二是人们的生育意愿。了解人们的生育意愿,可以对国家人口发展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尤其是我国目前处于人口政策调整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