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主持《加强大学与企业合作,促进人才培养》论坛讨论
5月2日,由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担任主持人,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举行了又一“重头戏”:一批中外大学校长及名企高管,就高校与企业如何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展开热烈对话。
“校企合作是上下游的关系,应该有机衔接起来。”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认为,校企合作是学校寻求社会资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学校自身的社会责任之一。高校应瞄准企业需求的背景来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也要从实验室走出去,亲身体验他们的成果是不是企业需求。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表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的人才培养,所以我们现在培养人才应该是坚持德为先、人为重,全面发展,这是培养人才的最高要求。要把人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大学在培养人才时,可能就不会为适应某一企业或者某一个机构去培养专门的人才。大学在人才培养中要思考怎样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大学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反哺大学,这样双方才能够寻求共同追求的目标。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李杰介绍说,华为每年都坚持从中国高校招聘大概5000人左右的应届毕业生。“我们并不指望这些学生一上来就能够符合企业的需求,但是他们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多新鲜的血液。大学生的知识比我们在公司工作的人知识更新快。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在人才标准上面要主动地多做一点。”
企业和大学如何进一步合作培养人才?李杰建议,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应该向广度、深度拓展,如企业培训可以介入到学校的课程设置、乃至人才标准的制定等。企业是学校最好的实践场所,可以跟学校开展更广阔的合作,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另外,华为作为一个信息企业,也有责任利用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支撑教育的发展,适应新一代年轻人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要求。在创新环境的共享上面,企业也可以有更多的作为,帮助学校更快拉近与社会的距离。企业对国家的基础科研支持也是有责任的,无论在人才和资金方面都可以做一些贡献。”
“中国的教育我认为有两根指挥棒,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是高考,高等教育的指挥棒是就业。就业是很现实很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学生、学校、家长的各种选择,改变了大学与学生的传统关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赵德武表示,本质上大学引领时代,同时时代也在牵引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认为,大学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合作不是单向的,双方都从中受益。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近20年来,中国本土出现了一些跨国企业,比如华为、中信、一汽、二汽等,这些大的企业跟高校的合作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不仅仅是在奖学金的设置上,还包括研发中心以及项目的合作研究等。因此大学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能够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能够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来提升当地的创新能力。因此我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学与企业合作发展的新阶段。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吉恩·布洛克
IBM公司首席顾问周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