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校长论坛 > 文章详情
耶鲁牛津斯坦福等校长汇聚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2010-05-06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5月2日,一个格外晴朗的日子,一批大学校长汇聚正在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面临科技创新等诸多挑战的中国,迫切需要这样的交流和借鉴;而世界顶尖大学校长,也对中国充满好奇。在耶鲁、牛津、斯坦福校长面前,中国的大学校长们成为诚恳的提问者。

  大学教育,不可缺失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参加了每一届的校长论坛,堪称中国高校通。因此,他的主题词非常具有针对性,隐含着他对中国大学教育的改造建议,那就是“通识教育”。

  “目前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个是缺少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绝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学校,本科教育是一个专识教育,一般来说学生在18岁时就选择了自己的终身职业方向,之后就不再学别的东西了。学生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他们一般不会挑战教授和彼此的观点,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而不是去开发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莱文相当了解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他称“传统模式对于培养工程师或者是中层管理干部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对于胡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是不利的。”

  直率的莱文事实上对中国大学发展相当乐观——

  名人坊:您今年早些时候曾说,也许给予一定的时间,中国会有一些大学能够跻身世界一流?

  莱文:是的。我想在25年左右时间,有七所中国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将成为世界名牌大学。中国在全方位领域,包括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持续进步和追赶态势已无法被忽视。

  名人坊:25年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莱文:斯坦福发展到现在用了70多年时间。25年差不多是一代人的时间。这是一代顶尖的师资和学术水平成长的时间。现在,西方许多大学因经济危机而调整研究项目及削减研究经费,中国经济实力却不断壮大,促使它有能力对高等教育进行更大更多的投资。经济资源对许多追求卓越的知名中国大学来说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它们面对的更大转型任务在于打造一个自主的大学治理结构,一个思想自由、充满活力的新学术环境,并通过自身特色和条件成为全球各地教研人才荟萃之地.

    中国高校的新楼,牛津都快赶不上了

  除了牛津大学校长身份之外,安德鲁·汉密尔顿还是著名化学家,三个孩子的父亲,以及一个极有亲和力的英国绅士。

  名人坊:牛津是盛产首相的顶尖大学,但不是每个毕业生都能成为顶尖人才,这样的成就落差,该怎么去认识?

  汉密尔顿:是的,牛津已经产生了25位首相,也许本周四将产生第26位(本周四英国议会选举。目前领先的保守党领袖大卫·卡梅伦毕业于牛津)。但是,首相需要政治技巧,这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并非不能成为首相和草坪上的贝克汉姆就是失败,牛津提供学生做好任何工作的思想和专业,使人能更有效合理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名人坊:牛津在接下来的10年中,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如何和哈佛、剑桥去竞争?

  汉密尔顿:哦,好问题。我希望我的牛津同事们能听到我的回答。《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毕业于牛津数学系,他写到,爱丽丝和红皇后在树林中奔跑,爱丽丝问,我们为何要这样奔跑?红皇后说,我们奔跑不是为了到达某地,而是因为不跑这么快,我们就不能保持现在的位置。这就是牛津的处境。古老并不都是好事。900岁的牛津未来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如果我们不跑得足够快,北大、清华就会赶上我们。

  名人坊:在不同名校工作需要入乡随俗,坚持不变的是什么?

  汉密尔顿:是的,牛津的导师制是我们最特别的优势。昂贵的导师制遇到财务的挑战,但是我们不会因此放弃传统,我们可以停止投资楼房和设备,也不会停止投资导师制。中国高校的新楼,牛津快比不上了,但我们依然坚持对人的投资,这是最根本所在。无论在哪一所高校,我所坚持的是,事事做到优秀,无论是教育理念、招生还是教师团队的建设。

  名人坊:对中国学生有什么样的评价?

  汉密尔顿:牛津招中国学生有400多年历史,现在总共有750名中国学生。中国学生非常厉害,在我的化学领域,中国学生很容易在和其他国家学生的竞争中获胜。但是,我觉得他们挑战教授观点的能力欠缺一点,需要改善。

  名人坊:牛津被誉为贵族学校,如何让贫穷和优秀的学生在牛津享受到公平教育?

  汉密尔顿:牛津一直有一个政策,不让任何一个达到牛津入学标准的学生因为财政问题不能入学。只要达到牛津的要求,我们会有财政政策来支持他。

  名人坊:您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汉密尔顿:作为大学校长,我不可以谈论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但我可以告诉你,我有三个孩子,我事事要求我的孩子做到优秀。更重要的是,我所有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我要他们做到最好最优秀。

        每件事都要追求卓越,是大学核心价值观

  和牛津、耶鲁古老的人文思想传统相比,斯坦福的标签是科技和新锐。4月份刚刚揭晓的一份排行榜显示,十大最受美国员工喜爱的首席执行官中,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竟击败了苹果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名列第二,可见美国人对创新科技领导者的推崇。

  “斯坦福大学所在的加州,以前是空荡荡的一块地方,都是草场、牧场,人口很少,是由那些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建立起来的,所以斯坦福大学的发展轨迹也带上了这样一种创新的痕迹。”

  全世界叹服的硅谷奇迹和斯坦福办学之路就是这样发展过来的。

  名人坊:斯坦福大学是如何跻身世界一流高校的?

  汉尼斯:要说有诀窍,那就是追求卓越。

  卓越是大学的一个核心价值观,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追求卓越,这也是大学的使命。

  如何衡量大学的卓越?在斯坦福用五个指标来衡量。首先是教职员工的生产率。第二个是看你所做的研究对行业和同行的影响。第三是获得的奖项和同事的评估。在研究性大学,往往是25%的教职员工决定大学在某一个学科的影响力声誉,但这25%的教职员工的工作也离不开75%的同事的支持。第四是学生的质量。最后是教学质量。这对所有的高校来讲都是一个重要指标,包括研究性大学,好的教学和好的研究并不矛盾。

  如何来提升大学的卓越性?首先是要有一个能够保证自由探寻的体系。斯坦福的校训是“自由之风永远吹”,就是让老师来决定他们研究的领域和重点,只有这样,老师才有创造性和创新精神。还要任人唯贤,不论资排辈。

  我们要承认卓越是有限的,大学不可能所有方面、所有领域、所有事都做得非常完美。所以关键的就是要找到重点,在我们擅长的领域做到世界一流。

  名人坊:如果斯坦福大学发现有一些学科可能做得不好,或无法达到原定要求和目标,怎么办?   

  汉尼斯:有两种解决方案。一个也许是我们的项目设置有问题,没有足够的资源做好这个项目。斯坦福以前也有护士、建筑学方面的学科,上世纪60年代时把这两个学科关闭了,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把他们做好。另外一种情况,在某一个领域,你没法做到一流,但你又必须做下去,这个时候就要对那个领域或者那个系重造重建,这需要有强有力的领导,非常好的战略规划,保证我们所有的投资和资源不会被浪费,然后再决定如何进行投资,使得那个领域或者那个系成为一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