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经济 > 文章详情
社科院:2010年我国有望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
2010-04-26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网
  宏观调控须把解决短、中、长期问题相结合
  
  2010年4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暨《经济蓝皮书春季号》发布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总结了2009年我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并且预测和分析了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对2010年《经济蓝皮书》的内容进行了有效补充,并正式对外发布《中国经济前景分析 2010年春季报告》。
  
  蓝皮书指出,从宏观经济运行的波动轨迹来看,2009年,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我国经济增长越过谷底,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10轮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2010年,有望进入新一轮即第11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蓝皮书指出,2010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这就是在宏观调控中要把解决短、中、长期问题相结合。
  
  所谓解决短期问题,就是要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一定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以保持好当前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所谓解决中期问题,就是要管理好通胀预期。仅从短期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不会上涨得太高。但需要注意的是,价格的上涨是货币信贷超常增长和经济过快增长的滞后结果。特别是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增长具有加速上升的惯性。在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在固定资产投资与产品生产之间,在经济扩张与物价上涨之间,均具有连锁扩散效应或累积放大效应。由此,容易使经济增长面临从“回升”到“偏快”、再到“过热”的风险,而使物价面临从“紧缩”到“温和上涨”、再到通货膨胀的风险。因此,通货膨胀是一个动态的、中期的过程,要防止通货膨胀就要提前管理好容易引发通胀预期的各种因素,特别是提前管理好货币信贷发行和提前把握好经济增长速度。而若等到严重通货膨胀来临之后再去治理,付出的代价就要很大了。这就需要中央政府和宏观调控部门紧密跟踪经济形势的动态变化,适时适度地进行必要的调控。
  
  所谓解决长期问题,就是要对长期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消费之间的不均衡,产业间的不协调,城乡及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不均衡等)继续努力调整,对长期存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加快转变,对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继续进行改革,均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以不断夯实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