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经济 > 文章详情
产业振兴成效显现 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2010-04-26 作者:王忠宏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一年多来产业调整振兴在“保增长、扩内需、稳市场”上取得了成效,但在“调结构、提质量、促创新”上还任重道远,甚至更加迫切

  2008年下半年,我国重点产业出现了增速明显下滑、生产经营状况恶化、行业效益大幅下降的情况。一年多来,在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揽子政策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向好等诸方面因素的推动下,我国重点产业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2008年11月我国汽车产量、粗钢产量分别下降15.9%、12.4%,今年一季度分别增长73.2%、24.5%;轻工业、纺织业由2008年11月分别增长9%、6.2%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14.1%、12.5%;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行业之一的电子制造业增加值也由2008年11月下降0.2%,转变为今年一季度增长24%。在重点行业实现增长的同时,内需的作用不断凸现,一些产业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技术进步加快,节能减排工作得到推进,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快。与此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应该讲,一年多来产业调整振兴在“保增长、扩内需、稳市场”上取得了成效,但在“调结构、提质量、促创新”上还任重道远,甚至更加迫切。一些重点产业扩张过快,总量过剩矛盾突出,产品质量、安全、资源环境和发展配套问题凸现;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突破不够,大多仍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淘汰落后产能难度加大;实质性兼并重组缺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面临体制分割、技术路线不确定、产业链和配套不完善、商业盈利模式不成熟、政策标准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不少地方一哄而上的项目仍处于产业链的加工环节,一些关键材料原始专利多为欧美所有,生产装备不少也需要从国外引进。

  因此,下一步我们在“固增长”的同时,必须坚持远近结合、内外并举、标本兼治,更加重视“调结构、促创新、提质量”。应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拓展外需并举,完善政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增强产业内在增长动力。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先进技术对重点产业的改造,力争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上尽快取得突破、在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应用上取得重要进展。积极引导兼并重组,加快事关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的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向“专、尖、精”方向发展,完善产业链条,实现 “大而强”和“小而精”企业的协同发展。建立产业分工和转移的利益协调机制,引导各地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强化准入门槛,优化投资结构,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监督检查,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建设,大力实施“品牌兴业”、“质量兴业”战略,提升“中国制造”的信誉,加快产业发展模式由数量增长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