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
成果类型 论文
出版时间 2005年12月
出版单位 《经济研究》
成果内容简介
1.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本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了收入差距对投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采取了从理论分析,到建立假说,到实证检验,再到政策含义的研究思路,阐述系统全面。本文的第一节是引言,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和背景。第二节总结了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文献,从理论上阐述了收入差距通过影响教育和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经济学机制,并且结合相关实证研究的进展说明了本文的贡献。第三节介绍本文所使用的估计方法和数据,第四节讨论估计结果,这两个部分利用一个包括分布滞后模型的联立方程模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panel data)分析了收入差距对教育、投资和经济增长在短期和长期内的影响。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对相应的实证结果及其政策含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对投资和经济增长有负面的影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在短期和长期一直持续存在。具体说来,本文的主要实证研究发现包括:(1)收入差距在即期对投资有非常强的负面影响,之后影响变为正,再逐渐下降至微弱的负,从长期来看,收入差距对投资的累积影响始终为负。(2)收入差距对教育的影响较弱,其累积影响始终为正。(3)由于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超过了教育,因此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主要来自于投资的渠道。从累积效应来看,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始终呈现出负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发现,经济增长有利于降低收入差距。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文认为,控制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并反过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可能实现平等与增长相协调的目标。
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本文的主要创新是在国内首次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了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与国际上同类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创新体现在:(1)教育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首次被作为联立方程中的内生变量来处理。(2)首次在同一个联立方程模型中结合分布滞后模型来看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内有何变化。(3)使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克服了同类研究使用跨国数据难以控制未观察到的数据异质性的缺陷。
在学术价值方面,本文首次在一个统一的模型里对收入差距在长期和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且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对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发展了国际上有关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3.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
本文发表在《经济研究》当期的首篇位置。论文自发表以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和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民经济管理》2006年第4期转载。由于本文的创新和学术价值,经过改进之后的英文版发表在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上,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肯定,并且在之后被收录在国外学者英文论文集中。由于本文的发现具有重大学术和政策含义,据中国知网统计,本文发表后的3年时间里,曾被《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等杂志上的论文引用48次。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多次被媒体报道和引证。
本文的社会效益体现在,文章系统地论述并证实了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国内有关收入差距和相应政策的争论落实到了实证层面,可以为控制收入差距的政策相应的社会共识提供支持,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
成果社会反映
本文在《经济研究》当期首篇位置发表,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和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6年第3期转载。英文版发表在2006年第8期的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上。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据中国知网统计,本文发表后的3年时间里,曾被《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等杂志上的论文引用48次,例如:
姚先国,张海峰,《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经济研究》2008年 05期。
王少平,欧阳志刚,《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成果获奖情况
曾经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一等奖(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