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校长论坛 > 文章详情
实录: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谈高校教育改革
2010-03-26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推荐专题: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陈骏

  摘要:

  主持人:我们今天采访的是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教授,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据说南大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一个时间表,我们对于这样的跨越式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陈骏: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上已经进行了十年努力,过去是在打基础、建平台阶段,在985工程的大力支持下,取得明显成就,而且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也缩短了,下一个十年是一个关键阶段,要取得跨越式的发展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到2020年时,南京大学能够形成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能够建成世界知名的学科,同时能够建成一个享誉海内外的本科教学体系,把南京大学发展成为一个文理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世界著名大学,当然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人才培养,首先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肯定是优中选优,在这其中采用哪些特殊的方式,把这样的人招进来?

  陈骏:原来通过自主招生来选拔优秀的人才。今年做了更大的尝试,和其他四所高校,五校联考的方式来选拔人才,上个星期校内的面试阶段刚刚结束,从五校联考结束以后,感觉到这种方法对选拔优秀人才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是和原来预期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希望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能够招收到一批,或者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但是目前自主招生的方式还是有其缺陷,一下子还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这是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请您谈谈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南大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借鉴哪些成功的模式?

  陈骏:我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是培养学生,因为人才培养是一所大学最重要的使命,所以我们在人才培养上也是做了很大的努力。比如说,我们现在正确努力进行一场本科教学改革,这场本科教学改革主要可能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内容:一,希望形成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个任务去年基本完成。通过过去两年努力,去年形成了一个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称之为“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把本科四年教育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广泛的打基础式的学习,第二个阶段是按专业培养,到了第三阶段,大约是四年级的时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自主去选择,如果学生愿意沿着本专业继续学习和深造,就在本专业学习,如果学生愿意去跨学科选择另外一个专业,我们也允许这些学生到另外一个院系和专业去学习。还有的学生如果直接就想走上就业、创业的岗位,我们还会提供一套课程,和就业创业有关的课程,让这些学生去学习就业创业这个方面的知识和进行这一方面的培训。

  这样一种改革,使得学校将来的毕业生大约有50%是本专业毕业的,有25%左右可能会走上跨学科学习的岗位,另外还有25%,大概就可能直接走上就业创业岗位了,这是一个内容。

  第二个内容,好的本科教育还要有一个好的课程体系,这是今年要努力做的事情。因为过去人才培养基本上采用的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以现成的课程大量是专业类课程,专业基础或者专业知识这方面培训的课程,因为这种课程与当前要求和满足创业人才要求是不一致的,所以今年很重要一个任务,就是要建设一个新的课程体系,我们准备在通识的课程,新生研讨的课程,专业前沿的课程,双语的课程,互惠交叉类课程,就业创业类课程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建设一整套这类课程。

  学生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课程,自己选择,学生上课的课程表和国外的大学能够媲美,所以这是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三个内容,对教学改革来说,可能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今年要把这件事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一方面,通过培养培训校内的教师,另外一个方面,还要推出奖励教师计划,大力引进海外的教师到南京大学来工作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师,有好的教师才可以培养出好的学生。还有很重要另外一个方面的是关于教学改革。下一步要做个尝试,我们的教学方法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西方国家在小班上课、研讨式教学,批判性思维,做得比较好,我们要在这个方面进行改革。

  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首要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本科教育搞上去,让南京大学本科教育成为我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之一而且可以享誉海内外,这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非常重要的目标。主持人:您主要是说在本科阶段培养这样一种创新的精神,有没有想过在基础教育阶段,这些东西是不是要先行起来?

  陈骏:现在中小学阶段的改革,可能会更加复杂,中小学教育基本上还是实施应试教育,在个应试教育阶段,很多的课程,很多的知识,中小学学生是没有办法或者没有这个机会去学习的。所以从大学角度来讲,能唯一做的就是到大学以后给这些学生补课,这就是为什么南大要把人才培养模式改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识教育是很大内容和目的,就是希望弥补中学该阶段的不足,给孩子们补课,拓宽学生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素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我们在同识教育阶段要实现的任务。

  主持人:陈校长我们知道南大处于全国高校发展前列,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不是还有一些东西需要突破,您预期大概会有什么困难我们要解决和面对?

  陈骏: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除了刚才讲的,在本科教育阶段要进行改革,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下一步可能还有几个突破点,最重要是教师队伍建设,和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的差距可能还是教师队伍建设上,整体水平和国外相比还有一段距离。把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要有大幅度的提高,在这个方面,我们会采取一系列的办法来做;第二个突破点,要加强交叉科学的研究。这一块做得还不够,交叉科学研究还存在很多的困难,比如说,一种组织机制,运行机制,在这个方面要进行突破,南京大学在这些方面在做一些努力和尝试。比如去年成立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院以应对当前气候变化的国家需求,这个研究院是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机构,里面的一些研究人员来自五六个院系,包括地学各个学科,还有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这些教师在一起交叉研究,只有通过这样一种组织形式的改革,把不同学科的教授组织到一起,围绕国家目标和战略任务,才能解决国家的一些重大的科学问题。

  今年,我们正在和台湾的一些研究机构合作,我们想做一件事,今年南京大学要建立中华文化研究院,这也是一个大型的交叉研究机构,可以把南京大学的文史哲不同学科的优秀教授,包括海峡两岸的教授们能够联合起来,在文化研究院里进行交叉的研究,以解决我们中华文化所面临的一系列的基础问题,所以我想交叉研究也是我们下一步的突破口。

  当然在做这些工作时,可能我们现在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包括现代大学制度的问题,包括国家支持的问题,要干这些事,可能需要得到国家大量支持,除了国家的支持,还要争取社会的支持,所以用这种筹集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这些工作。主持人:我们很关心,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这一年在关注什么样的领域和什么的一些事?

  陈骏:今年作为人大代表,每年都会提一些提案和建议,今年我和其他几个高校的校长大家联合起来提了一个议案关于希望国家提高高校退休教师的待遇问题。当然去年我曾经提出过这个建议,国家也比较重视这件事,我们想今年可以进一步推动,引起国家更高的重视,这样,加快这项工作的进程。另外我自己也单独提了一个建议,是关于在国家科研项目中增加对人力资源投入的建议。因为在国家科研项目的资助政策是采取“直接成本”资助办法,就是只需计算在科研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这是“直接成本”,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是直接成本加间接成本的政策,也就是说科研计划既支持在科研发生过程中的直接消耗,同时也支持那些支撑科研,可以和科研有关的一些消耗。特别是对人的支持,在他们的科研项目中包含着对博士生,对博士后和其他研究人员的支持,所以这就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博士生和博士后能够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较高的收入的原因。

  比如在美国,间接成本,包括对人的支持这一部分,要占直接成本的50%以上,是这样一个比例。所以,由于这种原因,在美国能够吸引一大批的全世界的最优秀的人员到美国去做科研。另外也能够建立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专职的科研人员队伍。我想,这是美国科技创新能力雄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这个地方。[page]

  我国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可能下一步很重要要在科研体制上要进行创新和改革,包括对科研自主体系的改革,国家科研项目是支撑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项目,从国家科研项目入手,从这个方面改革入手,在今后国家科研项目能不能增加对人的投入,比如说把管理费从5%提高到20%或者40%,这里包括对博士生、博士后对其他科研人员的支持,我想这种支持也符合国家目前人才强国的战略,而且可能有利于我们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还有其他三个好处:一个是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其实去年教育部、财政部等五部委曾经发了一个文件,就是提出可以用科研经费来支付工资,聘请一些应届毕业生参加科研工作,这个政策出台以后,去年全国大概一共增加了4000多位应届毕业生进入到这个科研队伍。但是由于这个政策是一个临时政策,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如果一步到位,就直接实行国家科研项目当中就可以包含博士生、博士后的工资待遇的条款的话,以后操作起来就更方便。

  第二有利于吸引高层次优秀拔尖人才,现在很多的优秀的毕业生到美国做科研,很重要原因,也是冲着美国高待遇,如果待遇提高了,就可以把这部分人留下来,甚至将来国家进一步发展以后,不仅仅要聘请国内的研究生(论坛) 、博士生、博士后,还要聘请国外的博士生博士后到中国来工作,如果待遇还是这么低,将来是做不到的。

  第三个有利于这样做可能会有利于专职科研队伍的建立,其实我们想想看,在美国大量的科技创新的成果都是美国一支庞大的专职科研人员做出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靠科研项目来养活的,就是说科研人员自己申请项目,自己养活自己,这样紧迫感使他们做科研时他们会非常认真和努力,而这样的人没有其他的任务,主要是从事科研,或者本领域的科研,这样很容易做出创新成果,如果我国在这个政策上有调整的话,对我们今后建立一支非常好的,优秀的专职科研队伍,提高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一定是非常有帮助,所以我提出这个提案。主持人:您是不是可以加句这个,刚才我们谈两点,一个是培养创新人才,一个是培养专职的创新队伍,是不是可以有句话总结起来,把这个背景引出来,我们做这件事是因为党十七大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陈骏:当然我刚才提出这个建议,实际上也是和我们当前我们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力资源强国。

  主持人:今年的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阶段我们看到文本中提出来高校要去行政化,有一位老校长说,老大学要盘庚错节各种人都有,不可能把这些都清理出去,所以去行政化只可以从新建的大学做起,您怎么看?

  陈骏:我觉得作为校长,高校的去行政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行政化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我们国家实行行政化管理的结果,所以去行政化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必然和我们国家整个政治体制改革要结合起来。

  但是去行政化势在必行,因为一所大学无论是办出自己的特色,还是创建一流大学,的确如总理讲的,要有自己的灵魂,要有办学的自主权,如果像现在这样,一切都按照政府的行为去做,政府的要求去做,就很难办出有特色、有影响的、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这样有灵魂的大学出来。所以,去行政化的事情应该是大势所趋。当然,从全国的整个层面来去行政化这个任务是比较艰巨的,还要等待整个国家的体制改革,一起来做,但是有一点学校可以自己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情,在校内管理体制上首先去行政化,就是说把校内行政化的状况有所改变,这样,等到国家去行政化这样一套体系形成以后,学校就会很容易融入到国家的大体系当中去,所以,六位校长讲得是对的,有一些新的学校去行政化从现在就可以做起。

  主持人:我原先的理解,去行政化可能主要是指现在谁的管位大,谁的话语权大,教授在办学过程中,话语权比较小,您刚刚说,去行政化也的确是大势所趋,作为校长来说,如何扭转行政人员他们的管理工作是为学校的发展,以他们为中心来发展,这个转变怎么来做?

  陈骏:我觉得从效率管理体制改革来说,可以有两件事学校可以做,不一定等国家去行政化大的改革政策下来。

  第一,提高教授的治学的权利。让教授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在治校过程中有更大的发言权。

  第二,从学校来说,可以下放办学的自主权,把管理的重心下移,让各个院系有更多的自主权,发言权,这样去行政化在校内管理体制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主持人:现在深圳这边举办南方科技大学,原来中科大老校长朱清时在那边任新任校长,我采访他时,他说这是一所没有级别的高校,您如何看待这样一所大学的出现?

  陈骏:这个改革试点非常好,对南方科技大学来说,要实现去行政化相对容易的多,因为一方面可以制定一部学校的大学章程,按章程办学。第二有更多的自主权,在这个学校办学自主权非常大,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第三,从一开始学校的体制设计上,就可以按照不是行政化的模式来设计,不像其他高校一样,要对应上面各个部处、机关,不按照这个模式去做,像这样的一所大学,要进行改革的试点是非常有力的条件,也是非常值得的,我们都期待南方科技大学能够在改革方面做出很好的成果。

  主持人:您作为目前国内一流大学的一位校长,压力肯定是可想而知的,想让您自己说说压力在哪?作为这个学校的校长有自己的幸福感吗?

  陈骏:的确如您所说,压力是方方面面的。从大的办学经费的缺少,从学校地位在全国、全世界地位有多高,这是大的方面。从小的方面,小到比如说一个学生对学校的食堂投诉,都给校长造成压力。所以这种压力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当然有痛苦就有幸福,平时也是有幸福感,我的幸福感来自老师、学生和校友,一所大学像大家庭一样,如果我们的老师、学生、校友对这个大家庭满意,这时我就会感到非常的幸福。就去年,新校区运行了半年以后,这个运行情况对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说,我们学生参加投票有95%表示满意,有95%老师的参加投票也表示满意,当我看到这两个95%时我就非常兴奋。

  主持人:去年南大校友对学校的回馈怎么样?

  陈骏:他们对学校的关心的确是方方面面,去年要讲的东西很多了。比如说去年金融危机我们的学生结业方面碰到了困难,当时学校就提出了一个口号,让我们的校友来帮助就业。所以有一些学科的校友们做了很大的贡献,很大的努力,有一个学院甚至一个校友来帮助一个学生就业,他们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所以我想这是非常感谢他们的地方。

  另外他们时刻关心学校的发展,有很多很好的建议,比如说学校的学科怎么发展,哪些方面应该加强,他们会不断给学校写信提建议,还有直接给学校支持,比如说设立各种奖学金,奖教金,还有捐赠。去年我们新校区图书馆是我们的校友捐赠三千万来建的,去年我们在学校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一年捐赠经费 1.58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我们校友捐赠的。我想,校友是学校的一部分,我们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校友。

  主持人: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