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社会 > 文章详情
工作、权力与女性认同的重构——跨国公司中的中国白领女性
2010-03-24 作者:朱健刚  ?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们试图通过对一个跨国公司的个案研究,解释在现代企业的工作流程与权力关系中白领女性是如何重构自己的社会身份、女性地位、性别关系以及对未来生活的预期的。我们所选择的公司是一家大型独资企业,这里我们称它为里诺公司,是一家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外企。

  我们首先通过文献考察、聚焦小组、参与观察对公司的工作过程、权力体系以及工作环境做整体了解,其次对10位女性进行了深度访谈,记录其作为白领的生活史。我们着重记录的是她们的日常实践过程和关于女性的话语建构,包括她们自身的生活体验、认知以及对女性认同的重构过程。在访谈的同时还收集她们的日记以及相关写作,进一步验证她们对自身生活的解释。

  我们将交叉使用主位和客位的分析方法。通过整理访谈录音、日记和文章等材料,了解白领女性对于工作的态度以及对自身认同的主观理解;同时通过生活史分析,对白领工作与女性认同之间的关系加以研究者本人的阐释。

  性别淹没

  “在工作中我就没意识到自己是个女人”,几乎每个被访者都这样斩钉截铁地对我们说。这句话深刻地道出跨国公司中,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去性化过程。一些研究试图以中西方女性文化的差异来解释中国女性对女性认同的淡漠,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女性在进入里诺前还保持着不少传统女性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可经历了一两年的职业生涯之后,她们在工作中渐渐?弃了那种弱不禁风、娇滴滴的女性形象。我们认为这显然不能用“传统文化差异”来解释,而是与资本主义的工作状态紧密相关的。

  在里诺工作的女性一般都有较强的进取心并且较为自信。即使她们中的一些人在大学时曾经把家庭和婚姻放在首位,在里诺的氛围中也会不得不将精力和时间转移到工作上。因为如果没有很好的业绩,不但会在公司中感到很有压力,也是对个人信心的打击。就这样,工作的成就成为她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情。为了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她们会很快地接受独立奋斗的观念,那些不利于工作的女性意识就这样被摒弃了。

  在这里,我们试图用“性别淹没”这一概念来描述白领女性的工作状态。在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强大驱动力下,性别的区别和性别意识被“淹没”在对理性化工作目标的追求之中。以至于在工作过程中,性别意识仅仅在某种特定的“非常时刻”,例如被老板训哭了的时候,才表现出来。Linda说,在进里诺之前还经常觉得有男女差别,“在国营单位里,如果你每个晚上都去夜大读书或者跟很多异性交往的话,别人就会觉得你不是一个好女孩。人们认为女孩子就应该早点拍拖早点结婚,工作也不要太锋芒毕露。因此当时我会觉得很有压力。但是在里诺的工作让我意识不到自己是个女孩子。”而Jenny则说,“我在工作中认为自己是中性的,对方也是中性的”。

  这里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公司的一位总监有了三个多月的身孕,但她一直坚持繁重的日常工作,包括频繁的出差。包括过于劳累在内的各种因素,她在某个周末流产了。但是在接下来的星期一,她像往常一样按时上班,并且忙得连午饭都没时间吃,这就是她的生活。工作伦理已经使她几乎忘记了自己作为女性的传统价值。

  在资本主义的工作流程中,“性别淹没”一方面促使女性学会自立自强,另一方面却也使她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个性而强调职业的自我驯化。因此可以说:“性别淹没”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白领女性的异化过程。

  女性认同

  去性化的资本主义工作性质,使女性的性别意识淹没在以理性为主导的工作过程中。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性别认同在白领女性的生活世界中无足轻重或完全消失。因为她们并不完全受制于工作结构,她们同时也是自我反思的能动者。这些女性通常会在工作之外的生活领域反思自己的女性存在,一些人甚至将女性认同作为一种策略以促进事业成功。

  女性策略:事业追求中的女性力量

  虽然白领女性在工作状态中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性别,但她们性别中特有的属性会在潜意识中成为她们事业的润滑剂。对于某些特别优秀的女性,她们甚至可以运用自己的女性策略来帮助自己发展事业。

  Sue说,女性这个角色有的时候在工作中还可以帮一点忙。比如,她认识的一位品牌经理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她的美貌就曾经给她带来了很多便利。例如Sue的老板平时不愿意和别的品牌一起做联合促销,却愿意和她合作。这并不代表Sue的老板对她有什么企图。

  另外,女性的细心和敏感也使她们善于处理跟其他同事的关系。因为她们是女性,潜意识里就会特别注意别人的行为,记住别人的特点,并在某些事情上采取女性化的处理方式。Alice说她的老板能记住同一个team中每一个人的喜好。比如说有一次她为某个项目狠狠地批评了Alice一顿,第二天就送了 Alice一个非常漂亮的花瓶。种种诸如此类的小礼物和关怀在完全理性化的生产过程中使人感受少有的人情味,因此便有效地促进了人际关系。[page]

  不过对于某些聪明的白领女性来说,对于自己的上司还有另一种策略,那就是“女儿策略”。Jenny告诉我们——

  “我觉得对待身居高位者,做女孩子的最高级别就是达到不要涉及男性和女性这个观念,而是要让他把你当做女儿来看待。这才是你能最好地利用你关系的时候。 ‘女儿策略’是非常奏效的。你就算做了别人的情人又怎么样呢?情人总有一天是会被?弃的。只有自己的女儿才是要尽全力帮助并长久不会扔的。谁会把自己的女儿给扔了呢?”

  Jenny认为这种“女儿策略”和“在工作中遗忘自己的性别”并不冲突。因为“这里的要诀是只在最关键的时刻在最关键的人面前做女孩子,在一般的人和一般的工作面前都是中性的。否则你会把自己惹进无穷无尽的桃色新闻的麻烦里,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

  职业认同:我不是白领女性

  虽然人们会很自然地将她们认定为白领,但在访谈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她们中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是白领。而且,大家都对白领这个词不关心,在生活中也甚少讨论它。大众传媒意义上的白领让她们首先想到的是:“女的都穿着高跟鞋和职业套裙,很文雅也很职业,满口说的都是英语”。事实上她们在办公室大都穿得很休闲,而且动则拍桌子骂人。如果谁要说她们是白领,她们“自己都觉得挺可笑的”。

  Jenny认为,“我觉得现在中国杂志上称的那些白领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好像只要不是工人、不下车间就是白领。那我也耻于做这样的白领。而我自己心目中定义的白领,我自己又没达到,比如说一个外国公司在中国的首席代表。必须要亲手再创造一些东西,让她的意志在一个计划中执行才行,说白了就是要有权力。相对于这个标准,我只有一半领子是白的。从经济上说,我觉得一个白领必须拥有自己的车子、房子,这我都还没有。”

  Linda也认为做白领必须有相当的经济基础,“不会为物质的东西发愁”。另外,她认为,“一个真正的白领对自己的时间支配要有相对的自主性。我甚至认为,就连我的老板都不能算是白领,因为她很多时候都像一个陀螺一样给management弄得团团转。我觉得那是另一种形式的蓝领阶层。”

  Kitty给自己的定义更加直接。她说自己只属于“打工一族”,“为了生存而挣钱,当然也为了钱之外的其他一些东西。”

  无论是与不是白领,她们似乎都生活在一个特别的阶层之中,而周围的社会与她们关系不大。“我觉得我们似乎漂浮在空中”,这句话说出了她们的真实感受。

  女性的自我形象

  白领女性已经不再关心传统观念中的“好女人”形象。她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实现自我。

  Linda是这样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女性的——

  “首先有一个令人尊重并且自己也很enjoy的职业,然后有很稳定的感情生活和一个很好的生活空间,最后就是有一群很好的异性朋友和同性朋友。最好暂时不要有孩子。”

  Alice认为理想中的女性应该兼具坚强的性格和美好的外在——

  “我越来越觉得坚强很重要,坚强的女性在我看来是很美的。她应该果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有能力承担自己的选择。同时外在美也很重要。这并不是说五官要长得如何标致,而是要给人一种很有气质的感觉,打扮要很有品位、很得体。”

  Jenny觉得在这个社会上女人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大的阻力是她们自己。因此,她欣赏的女人是“能过得了自己这一关的女人”。 “只要过了自己这一关,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Jenny还认为“从共性上讲,女人跟男人相比处于劣势,但一个出色的女人绝对会有更多的优势”。

  在女性的自我形象描述中,女性与男性的界限已经开始出现模糊。许多过去用来描述男性的词语,如“令人尊重”、“坚强”等等,现在都已经用在女人身上。在许多时候,这些男性品质更得到强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