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多重因素在发生作用,马克思的哲学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与社会主义研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作用、相互激发的关系中。这意味着今天的马克思思想研究需要实现研究方法的转变,即从过去的“独白式”转向“复调式”。
由于受苏联学科建制的影响,我国的马克思思想研究被划分为不同的研究领域。从学科布局来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想被纳入到经济学科,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被纳入到哲学学科,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被纳入到科社学科;在同一个学科内部,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被分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等。这种格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马克思思想的研究,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其历史的意义。但当我们将这些不同的内容置入不同的理论空间并使之相互隔离时,我们在“加深”对马克思思想理解的同时,失去的可能恰恰是马克思思想中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从马克思思想本身的发展过程来看,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考,本身是融为一体的,它们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直接影响到他对哲学的思考,而他的哲学变革又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也正是借助于哲学上的理论变革,马克思才能透视古典经济学的问题,才能从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反思中来批判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建立自己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马克思思想研究,必须从学科之间的整合入手,实现对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理解,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变革中,政治经济学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当他对黑格尔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进行批判时,他意识到只有借助于经济学研究才能理解市民社会,才能理解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现实关系以及产生于这一现实历史的思想观念。当马克思开始进入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时,他的起点一开始与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非常不同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以经验唯物论为方法论前提,以当下的历史为永恒的起点,力求从经验材料中总结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在这个意义上,古典政治经济学一开始就是实证的。按照这种实证的分析,是否合乎经济规律是评判现实的标准。对于这种经济学,马克思一开始持一种德国式的哲学批判,而且这种批判还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色彩,当然这也是不同于经验唯物论的另一种哲学理论。这在《巴黎手稿》中表现得较为充分。这里的问题在于:这种人本主义的价值批判是一种外在的评判,并不能真正地面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一个重要的理论分野在于:古典政治经济学面对的是“社会”,关注的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本主义哲学关注的是合乎“类”的人,其理论底色是思辨的“感性”。这种思辨的人本主义虽然可以反对实证化的政治经济学,但并不能真正地进入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内在逻辑之中。同样,以这种逻辑来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依然无法真正地透视黑格尔哲学的深层问题,因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这也表明,马克思要真正批判黑格尔哲学,就必须实现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内在沟通。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观念又与人本主义价值理念是一致的。古典经济学虽然以经验论为基础,但其核心概念——劳动价值论却又体现出人本主义的意蕴。劳动价值论抽象掉劳动的特殊规律,强调劳动的一般性,这种一般劳动正是人的劳动,主体的劳动成为评价一切的标准。主体成为评价一切的尺度,这正是近代社会的内在理念,更是近代以来的哲学所要论证的核心问题,劳动价值论只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领域证明了这一理念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也正是哲学的理性概念所要证明的。虽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是对这种理性的反思,并强调以人来取代理性,但这种取代只是一种颠倒,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近代的经验论与唯理论通过不同的理路论证了同一个问题。因此,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就意谓着如何面对在理论深层上具有一致性的经验论与唯理论。在这一层面上,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方面固然深入到具体的经济活动之中,但另一方面它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批判,只有当这两种批判合而为一时,马克思才能真正地在思想上实现这两种批判间的沟通。
这样一种沟通,对于马克思的思想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马克思后来的著作中,像具有经济学意蕴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生产力、生产关系、资本、价值、劳动等,都不再只是经济学的概念,它们已经被赋予了哲学的意蕴。在这里,“哲学”本身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它不再只指一种纯粹思维的形而上学,而是从历史生活出发对形而上学的反思。这种反思的目的,是要将哲学的理念真正地在现实中实现出来。这正是马克思哲学变革所体现出来的根本特性。在这一反思中,哲学具有了“历史性”的规定,这种“历史性”来自于产生哲学的社会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性。也正是在这一维度中,马克思才真正地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时也真正地透视出哲学本身的内在问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资本逻辑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深层的同构性。
对于马克思来说,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研究都服务于一个目的:即自由历史的实现与人的解放,在直接的意义上就是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建立社会主义。这也意味着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研究,与社会主义的研究直接联系在一起。通过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的研究,马克思认为不可能从现代社会返回到过去,同样,也不可能直接将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则彻底实现出来,就像从政治平等原则出发的布朗基主义者那样。真正的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批判这一基础上。而在马克思后来的著作中,主要论战的对象也是直接从李嘉图劳动价值论出发的社会主义,这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只有将社会主义建立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上,才能使之找到现实的基础,也只有将社会主义建立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与哲学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才能将自己的社会主义与李嘉图式社会主义者区别开来。
通过上面的简要描述可以看出,在马克思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并不是一种思想在发生作用,而是多重因素在发生着作用,马克思的哲学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与社会主义研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作用、相互激发的关系中。这意味着今天的马克思思想研究需要实现研究方法的转变,即从过去的“独白式”转向“复调式”,揭示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多重线索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揭示马克思思想的真正意蕴。在我看来,这也是真正推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