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陈继勇:美中贸易的“外资引致逆差”问题研究
2010-03-22 作者:陈继勇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美中贸易的“外资引致逆差”问题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类 
  出版时间   2006年9月
  出版单位   《世界经济》

  成果内容简介

  1.篇章结构与基本观点
  (1)篇章结构
  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本部分首先简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美中贸易逆差  形成与扩大原因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现有理论研究中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足以及本文将要重点研究的三个主要问题,即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与美中贸易逆差间是否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前者是否会对后者产生稳定的“引致”扩大效应?如果有“引致”扩大效应,这种实际影响有多大?中国应如何降低这种“引致”扩大效应?第二部分:外商直接投资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影响。本部分利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引致扩大”效应是否存在,以及从实证角度计算了这种“引致扩大”效应究竟有多大。同时,结合本文模型关于人民币汇率与美中贸易逆差间关系的实证结论,提出有关人民币汇率对美中贸易逆差实际影响的新的看法。第三部分,模型结论的解释及其政策启示。结合第二部分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总结得出FDI与美中贸易逆差间是否有关系以及是什么样的具体关系的主要结论;然后,总结分析FDI对美中贸易逆差扩大的“引致”效应的主要实现途径有哪些;最后,提出四条中国降低FDI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引致扩大”效应的可行途径。
  (2)基本观点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美中贸易逆差问题的研究有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FDI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引致”扩大效应是实际存在的。在长期情况下,美国在中国的FDI对美中贸易逆差扩大的影响大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中国的FDI对美中贸易逆差扩大的影响。FDI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引致”扩大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其一,美资在华附属企业对美出口扩大引致;第二,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东盟等国家或地区对中国的产业转移引致。
  第二,美国对中国的FDI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影响要大于其对进口的影响。
  第三,中国在以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全球生产工序中,主要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工序。这种贸易现实使中国制造商只能从出口到美国的最终产品收益中赚取较低的加工费用,大部分收益则被美日等国在中国投资的企业赚取。
  第四,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中贸易逆差影响看,人民币汇率贬值确实与这一时期美中贸易逆差的产生和扩大有关,但从短期波动看,人民币汇率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影响在减弱。
  第五,降低FDI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引致扩大”效应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其一,改善中国贸易统计方法,建立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差额统计框架;其二,加快东亚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的贸易转移与贸易创造效应,以对东亚地区出口的增加部分抵消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其三,完善外资政策,加强对外资流向的引导;其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将外资在华企业对外出口转为对内销售。
  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1)主要创新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研究角度的创新。本文主要从FDI的角度入手,针对FDI与美中贸易逆差的关系展开研究,并从计量角度评估了FDI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引致扩大”效应究竟有多大。第二,研究内容的创新。本文不仅明确指出了FDI对美中贸易逆差“引致”扩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而且对人民币汇率与美中贸易逆差扩大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理论阐释,提出了新的观点。第三,对策研究的创新。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从如何调整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及其对外进出口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调整美中贸易逆差的可行对策与措施;特别是从统计角度,提出要在中国增加建立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差额统计核算体系,以弥补中国国内统计制度和方法上的不足。
  (2)学术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扩大的美中贸易逆差已严重影响到中国对外经济安全,不利于中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因此亟需对其扩大的原因展开深入研究。具体而言,本文研究的学术价值有以下几点:
  其一,有利于丰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开放理论与统计理论。本文重点针对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与美中贸易逆差扩大间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外商在华企业对美出口扩大是造成美中贸易逆差扩大的真实原因,为我国研究如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及研究开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并从统计角度提出要建立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差额统计体系,丰富了现有的统计理论。
  其二,有利于互利共赢开放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实施需要我们认清改革开放30年来中美贸易顺差扩大中各方的实际获益与成本,方能对症下药。本文通过分析FDI对美中贸易逆差扩大的影响,充分揭示了:由于FDI的影响,中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方贸易伙伴在美中贸易逆差扩大过程中的实际利益分配是不均的,帮助中国政府合理清算中国在贸易顺差扩大中真实的贸易利得,为中国合理安排贸易失衡调整的重点区域提供具体的对策建议。
  其三,有利于帮助中国政府缓解中美贸易摩擦。本文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外资在华企业对美出口扩大是造成美中贸易逆差扩大的真实原因,使中国能有理有据的参与中美贸易谈判,从而为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做出一定贡献。
  其四,有利于中国降低美中贸易逆差调整过程中的成本与风险。本文从如何调整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调整美中贸易逆差的可行途径。全文对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的理论分析,可以为中国对美贸易政策的制订提供一定的参考,使中国减少在调整双边贸易逆差过程中可能遭受的风险,推动中国更为积极的参与经济全球化。
  3.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计量研究与对策研究的分析方法。首先,在计量研究方面,本文主要采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美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在中国的FDI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实际影响。其次,在对策研究方面,本文在计量分析的结论基础上,重点从如何调整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以及外资在华企业对美进出口的角度,提出了中国降低FDI对美中贸易逆差“引致扩大”效应的主要途径。
  4.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等
  本文自2006年9月在国内权威期刊《世界经济》发表后,被国内外多家期刊和学术网站全文转载,造成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收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本文为核心成果之一申报的“《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研究》系列论文”荣获2008年度武汉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第二,本文被译成英文发表在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期刊“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2007年第3期上,同时全文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出版的论文集《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经济发展》全文转载,也被国内多家重要学术网站,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等全文转载。
  第三,本文被国内多家知名期刊(均为CSSCI期刊),如《经济管理》、《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技术经济》、《亚太经济》等刊登的文章引用7次。被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引用2次,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引用4次。
  第四,在本文前期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相关作者先后在《世界经济》、《求是》、《世界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财贸经济》等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近20篇,进一步深入探讨了FDI与美中贸易逆差扩大间的内在联系及中国的相关对策研究,从而在国内外学术界造成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成果社会反映 
  1.被译成英文发表在Springer出版的“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季刊),July,2007。
  2.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编的《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11月版)全文转载。
  3.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http://www.drcnet.com/DRCNet.Common.Web/DocViewSummary.aspx?ChnID=1001&LeafID=3004&DocID=1415477&gourl=/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此外本文还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网站,如中国学术期刊网等全文收录。
  4.在本文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作者先后在《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经济管理》等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造成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索引(CSSCI)记录,本文共被国内外论文引用13次,其中,被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引用7次,被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引用2次,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引用4次。

  成果获奖情况
 
  以本文为核心成果之一申报的“《世界经济与美国经济研究》系列研究论文”荣获武汉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奖励单位:武汉市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武汉市委员会;颁奖时间:2009年2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