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动态购买力平价理论:概念、证据与运用
成果类型 论文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单位 经济研究
成果内容简介
论文探索性地建立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动态购买力平价(PPP)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模型化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结构性因素,描述经济发展过程中实际汇率对传统PPP理论的系统偏离及其动态演化特征。论文依据国际横截面数据进行动态PPP理论的计量分析而取得其结构方程与可计算形式,进而情景预测2006-2010年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趋势,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均衡调整以及相关汇率、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政策目标提供数值参考。
主要研究内容
(1)动态PPP理论的概念框架:定义由开放部门与封闭部门组成而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体系,构造发展中国家实际汇率指数的完全参数化表达公式,进而解析其反应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化进程、开放化进程与(生产率进步)后发优势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比较静态与动态性质。
(2)动态PPP理论的计量模型:基于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的国际横截面数据,以人均国民收入与购买力平价人均国民收入比率度量实际汇率对传统PPP理论的相对偏离,计量检验动态PPP理论并且估计其结构方程,取得实际汇率指数依据动态PPP理论的复合自然增长模式。
(3)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的情景预测:同时核算实际汇率对传统PPP理论偏离的国际趋势以及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传统PPP理论偏离与国际偏离趋势的特殊差异,组合中国经济增长与人民币汇率均衡化调整的分布空间,情景预测2006-2010年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年均速度与累计幅度。
理论创新与实际意义
(1)结构化与参数化的动态PPP理论:论文在借鉴现代PPP理论的长期视角研究成果基础上,拓展现代PPP理论而模型化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结构性因素,初步建立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动态PPP理论概念框架,能够描述实际汇率对传统PPP理论的系统偏离倾向及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演化特征。
(2)动态PPP理论的可计算形式:基于经济发展、经济开放与国际经济自由化协同运动的历史经验,动态PPP理论简约发展中国家实际汇率指数的完全参数化表达公式,将其动态最终退化为在经济增长推动下趋近传统PPP理论的(非线性)连续升值过程,从而能够使用WDI数据库进行计量检验与估计而取得其可计算形式。
(3)实际汇率升值趋势的情景预测方法:动态PPP理论揭示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经济增长与汇率均衡化调整双重驱动力量,设计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趋势的可行情景预测方法,主要通过界定经济增长与实际汇率均衡化调整的极端情形而刻划其空间分布,并且通过倾斜分配各极端情形的发生概率而析取其发生空间的重心。
(4)CMAFM模型的跟踪研究应用:在人民币升值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动态PPP理论尝试给出中国需求管理中性取向的工资、价格与汇率动态调整的一致性政策目标算术,相关数值指标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结合,支持2007与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分析与预测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报告。
成果社会反映
论文英文稿“Dynamic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Theory: Concept, Evidence and Application”,人选2007年6月在美国纽约举行的国际预测协会(IIF)第27届国际预测年会(ISF),作会议报告。
论文英文稿“Dynamic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Theory: Concept, Evidence and Application”,2008年3月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英文学报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Vol.3, No.1)。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基于论文的人民币升值趋势预测,作者进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目标定位,相关研究成果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6-2007、2007-2008)”,发表于《中国经济蓝皮书(2007、200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1期与2008年1期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7、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