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Equilibrium and indivisibilities: gross substitutes and complements
成果类型 论文类
出版时间 2006年9月
出版单位 发表在国际顶尖经济学期刊《Econometrica》(注:申请人当时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工作,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
成果内容简介
1.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本论文由五部分构成。我们首先在第1节序言里指出了在现实中存在着像配置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这类同时配置两类不可分物品(同类替代、异类互补)的经济现象,说明了研究该问题、证明竞争均衡和线性均衡价格存在的意义。在第2节我们具体地用一个交换经济模型刻画了我们所研究的两类不可分物品的配置问题,给出了GSC条件(同类替代、异类互补)和竞争均衡的严格定义。论文假设在存在S1(不同的硬件)和S2(不同的软件)两类不可分物品,并且满足某个物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同类其他物品需求的上升,同时也会导致异类物品需求的下降。由于对消费者而言商品之间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通常是由商品的物理属性决定的,因此我们的GSC条件要求对所有的消费者商品之间呈现出相同的替代和互补关系是合理的。在第3节我们提出并证明了“在两类不可分物品(同类替代、异类互补)的一般均衡模型中存在竞争均衡和线性均衡价格”这一主要结论。进一步,作为这主要结论的一个应用例子,我们在第4节考察了企业最优分配工人和机器这一经典问题,证明了对企业而言工人与机器之间满足GSC条件,从而就证明了竞争均衡的存在。这一结论将Shapley (1962) 的经典结果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最后,在附录里我们给出了所有技术性的结果和证明。
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自1982年Kelso and Crawford在他们发表在《Econometrica》的论文里证明了“在不可分商品都是替代物品的经济中存在竞争均衡和线性均衡价格”这一著名结论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尽管经济学家们关于不可分物品的一般均衡模型做了大量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超出Kelso and Crawford的框架,都只是研究替代物品的配置问题。由于是否存在线性的均衡价格直接涉及到是否存在线性价格体系的拍卖机制来有效的配置这些不可分物品,因此是否在互补物品的经济中存在竞争均衡和线性均衡价格对经济学家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事实上该问题也是一个长期萦绕在经济学家们心里的未解决问题。该论文突破了Kelso and Crawford的研究框架,研究了两类不可分物品(同类替代、异类互补)的配置问题,证明了竞争均衡和线性均衡价格的存在,从而揭示了通过线性价格体系的多物品拍卖机制来有效的配置两类不可分物品(同类替代、异类互补)的可能性。这一研究成果为研究多物品拍卖提供了理论基础。
近十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多物品的同步拍卖成为可能,关于多物品拍卖的研究也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如此,多物品拍卖的理论还很不完善、相关的研究文献还不丰富。例如,用现有的同步动态拍卖机制来拍卖互补物品时总会遇到所谓的“暴光问题(exposure problem)”。也就是说,在这些拍卖过程中竞拍人无法决定是否继续竞价,从而导致无法有效的配置物品。Milgrom(2004), Klemperer (2004), Maskin(2005)等拍卖领域的大师们分别在他们的权威著作或讲义中都指出过:“如何拍卖互补物品?如何解决暴光问题?是当今拍卖理论研究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我们在该研究的后续的研究过程中以该研究成果为指导,结合现有的升价、降价拍卖机制,开创性地设计出了一种适用于两类物品(同类替代、异类互补)的拍卖机制。我们称该机制为双轨拍卖机制,其主要特点是:一类物品的价格由低向上调,另一类物品的价格从高向下调整,这样就可以巧妙地解决“暴光问题”。这项后续研究成果不仅已经在去年被 《Econometrica》正式录用发表(申请人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同时也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和重视。该论文已经被马里兰大学拍卖领域的权威大师Ausubel教授列在他担任的《高级微观经济学》阅读大纲里。
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该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3.研究方法
该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理论研究。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两类不可分物品(同类替代、异类互补)的配置问题,用严格的经济学(数学)模型来表述该问题,再用数学推导来证明竞争均衡和线性均衡价格的存在,最后给出企业最优分配工人和机器的经典例子来说明该主要结论的应用价值。这里值得强调的是我们的分析和证明尽管看起来都只是数学逻辑推导,但是这些分析和证明的背后都包含了很深的经济学含义。例如,我们是通过以下方法来证明竞争均衡和线性均衡价格存在的。(1)说明在Kelso and Crawford的论文里“各个物品都只能为每个人带来非负的价值”这一单调性假设不是必需的;(2)假设每个消费者在交换之前都已持有第2类S2里的物品,这样就可以把获取第2类物品的问题转换为放弃第2类物品的问题;(3)证明获取第1类物品与放弃第2类物品之间是替代关系;(4)构造一个虚拟经济把原问题转换为替代物品的配置问题;(5)用Kelso and Crawford的结果证明虚拟经济存在竞争均衡和线性均衡价格;(6) 证明虚拟经济的竞争均衡和线性均衡价格对应着原配置问题的一个竞争均衡和线性均衡价格。该研究既展现了我们高超的研究技巧,同时也显示了我们对经济问题的洞察力。
4.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
该论文突破现有的研究框架,研究了两类不可分物品(同类替代、异类互补)的配置问题,证明了竞争均衡和线性均衡价格的存在,从而揭示了通过线性价格体系的多物品拍卖机制来有效的配置两类不可分物品(同类替代、异类互补)的可能性。这一研究成果为研究多物品拍卖提供了理论基础。该论文投稿到《Econometrica》后,立刻受到责任编辑Crawford教授、主编Dekel教授、以及评阅人的好评,从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就被该杂志录用发表。该论文发表之后不仅受到斯坦福、哈佛等著名大学年轻经济学者的关注,而且也受到拍卖领域权威大师Milgrom、Ausubel等教授的重视。Milgrom教授在他最新发表在《Econometrica》关于多物品拍卖的综述性文章里详细地介绍了我们的研究成果。该论文已经被AER、Econometrica等高水平杂志多次引用。
另外,由于该论文是国内学者发表在《Econometrica》上的第二篇论文,因此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和日本、特别是在海外华人经济学者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当年特别设立年度优秀论文奖,授予申请人表彰在《Econometrica》上发表该论文。最近申请人与杨再福教授关于该论文的后续研究成果又再次被《Econometrica》正式录用。相关研究成果再次被国际顶尖经济学期刊录用发表不仅说明了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而且也显示出我国理论经济学研究水平的提高。随着该研究成果在多物品拍卖领域的应用,该研究成果定将产生更大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成果社会反映
该论文考察了两类不可分物品(同类替代、异类互补)的配置问题,证明了竞争均衡和线性均衡价格的存在。由于在我们发现该结论之前,人们不知道是否在具有互补不可分物品的市场上存在线性的均衡价格,因此只能通过组合拍卖的方式来拍卖互补物品。而我们的研究成果告诉大家可以通过线性价格体系来有效的拍卖同类替代、异类互补的两类不可分物品。因此,该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该研究成果不仅受到斯坦福、哈佛等著名大学年轻经济学者的关注,而且也受到拍卖领域权威大师Milgrom、Crawford、Ausubel等教授的重视。Milgrom教授在他最新发表在《Econometrica》关于多物品拍卖的综述性文章里详细地介绍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由于该论文是国内学者发表在《Econometrica》上的第二篇论文,因此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和日本、特别是在海外华人经济学者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当年特别设立年度优秀论文奖,授予申请人表彰在《Econometrica》上发表该论文。
另外申请人与杨再福教授关于该论文的后续研究成果又再次被《Econometrica》正式录用(申请人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该论文已被他人和自己引用13次。其中被他人在经济学领域最顶级的两本国际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和《Econometrica》上分别引用2次和1次。具体引用情况可参考附加材料《该论文Google学术搜索的结果》。
成果获奖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06年(首届)年度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