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吴怀祺:《中国史学思想通史》(10卷)
2010-03-22 作者:吴怀祺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10卷)
  成果类型   著作类 
  出版时间   2002年2月—2005年9月
  出版单位   黄山书社

  成果内容简介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10卷)一书计有《总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近代前卷》和《近代后卷》。
  各章在各章之前,有《题记》与《绪言》,这两部分与基本内容的各章,互为呼应、发明,形成一个整体。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每一位作者,是在自己的领域内作过10余年以上的探讨,作者们在研究中,在思考中不断向前开拓。
  ——突出撰述的立意,是为了民族文化的振兴进行探索,也是为学科的开拓进行研究。
  《总论卷》开篇指出,中华传统史学有着丰厚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中国史学思想史是要充分地加以总结。我们国家历史典籍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人也否认不了的,但是在有些西方人看来,中国史学中却是没有史学思想,上个世纪以来,西方这种偏见的影响很深,引起海内外的中国学人的愤慨。这样,研究中国史学思想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争论,而是要驳正那些违背事实的偏见和谬误。这10卷本的中国史学思想的研究,以史学的实际,展示中国典籍是丰富的,而且史学思想也是深邃的。
  本书只写到20世纪上半期,但全书还是专门论述了20世纪后期和新世纪的史学,谈近代史学之途径,进而论说史学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指出“即使在20世纪西方史学传入中国后,传统史学仍然是珍贵的遗产,《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写作,着眼于发展21世纪的史学。中国民族史学在未来世界史学的建设中,将会再度显示出其重大意义,承担其重大的责任。”(《总论•导言》第39页)
  ——注意从民族文化特点研究史学思想。《中国史学思想通史》(10卷)注意研究中国文化特点,由此而揭示史学的特点与风格。中国古代的经学、子学以及后来的玄学、理学都是和史学思想的变化与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作者们的在深入思考后所得出的认识。这一点也为学界所肯定。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在研究中,不断地扩大研究的视野,展示出我国各个民族对史学发展都作出了贡献,如辽金史学、元代的各个民族的史学成就,都有相当篇幅,立有专章加以叙述。虽然这还是初步的,但为今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研究中,以“通识”的理念,展开撰述。中国史学思想史是一条流动的长河,为了展示这一潮流,这部书不满足于一般划分几个朝代,来叙述中国史学思想的问题,而是结合社会与学术文化变动,分析各个时代的史学思想的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由此看出阶段性来。《总论》中特设一章“本书叙录”,是吸收古代学术史的优点,以开阔的眼光,讨论中国史学思想的变化与风貌,使读者一开始,对中国民族史学有全局性的了解。
  近代史学与古代史学有区别又有联系,也是这套书研究的着力点。近代史学与古代史学不同,但是否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各卷作者在这方面都作出了一定的探索。
  ——历史的研究与逻辑的研究相结合。这套书在研究上,在注意到史学与社会的关系,与其他学术的关系,而不是把“史学”当成是天马行空的事物,不是把“史学思想”当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也不是一般化的预立模式,以解喻、剪裁史料,而是在研究中,把历史的研究与逻辑研究结合在一起,从而能有所发现,能有所开拓。
  ——寓论断于序事之中,这套书把中外比较蕴含在实际的研究中,对清代戴震的史学考证方法的讨论,作者进一步论说其实证,是“思之贯通”,这可以体味其中的特色。这样我们对梁任公所说“乾嘉诸老的考证,实是归纳法”,就有更多的认识。这样中外比较是更可以使我们看到民族史学思想的特色。
  ——学术原创的追求。各卷作者都有新解,关于汉代经学形态的衍变,近代经学与晚清学风变化,关于魏晋南北朝的玄学“道本论”的解读、关于从唐代史馆的讨论,进而分析史家群体,明朝史学思潮主流的思考等,都有新解。因此,这部书在出版出版过程中,就为学界、为海内外学人所关注,在书评中,在学术讨论中,他们充分肯定这部书成功的地方;特别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将这套书收入。这是对这部书的基本特点即“原创”性,作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受到很大的鼓舞。
  这套书受到广大学人与读者的关爱,多次重印,出版了平装、精装本,在海内外发行,有广泛的影响。评论者肯定这部书的学术价值和在学科建设上的价值。
  当然本书还是一个开始,有些问题如近代的史学与经子之学的关联,还要下功夫;再如古代、近代有些史学家的思想等,也有待补充。
  10卷本的《中国史学思想通史》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为民族历史思维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一定在各位师友帮助下,不断推进研究,为我们民族文化振兴做出更多的工作。

  成果社会反映 
  ——再版和多次印刷:最初4卷:2002年2月第1次印刷、2002年12月第2次印刷,有精、平装本;2005年9月全书出齐,2006年12月第2次印刷,计6000册。
  ——入选由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首届的“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书目(“人文社科类图书”的第29种)。
  ——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影响,较重要的书评见于《光明日报》、《出版参考》、《安徽日报》、《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图书评论》、《学术界》、《科学时报》;《人民日报》发表《书讯》进行报道。
  ——专家评价与读者反映:
  全书出版过程中、全书出版过程中,海内外学人举行2次重要的学术讨论会。
  2004年12月18日我国台湾学人曾以这套书已经出版的各卷为主题,举办学术讨论会(“台湾当前史学发展 WORKSHOP”),台湾地区包括中正大学、台湾大学、辅仁大学、中兴大学、清华大学等重要大学的史学史领域内的重要史学家逯耀东、王德毅、汪荣祖、戴晋新、雷家骥等都参加了这次学术座谈。会上肯定这套书在学术上的价值,并由这套书谈到史学通识、台湾史学发展等诸多问题。
  2005年11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举办了吴怀祺教授主编的《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学术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郑师渠到会祝贺。龚书铎、晁福林、鲁振祥、张文启、陈祖武、张庆捷、陈琳国、吴道弘、陶铠、牛润珍等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与会学者认为,《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重视揭示中国传统史学思想的民族特点,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史学精神的深厚底蕴,是中国史学思想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这套丛书着重论述了史学二重性、历史借鉴思想、历史盛衰思想、历史通变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和民本思想等问题。并充分关注了传统经学、子学与史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但研究了史学家的史学思想,而且重视研究哲学家、思想家、经学家的史学思想,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史学思想的研究范围。
  吴怀祺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宋代史学思想史》和《中国史学思想史》。这套300余万字、10卷本的《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就是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主持研究而成的。
  自2003年始,新闻媒体对这套书的出版给予关注,对这套书的出版,发表消息与书评,2003年《人民日报》在就书讯中报道丛书编辑出版的信息。
  在发表的书评中,评论者肯定这套书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创获,也是“近代史学思想研究的力作”,评论者着重指出在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构建新学科”即中国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该书是“从深层次上揭示史学的民族精神”。
  海内外专家学者充分肯定这套书的学术价值。
  读者在网络上对该书作出积极的评价。
  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为10卷《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题写了书名。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丛书,为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全套10卷计320万字,作者12人,主编为吴怀祺教授,吴怀祺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他在这一领域内,特别是在中国史学思想研究领域内有重要的成果,1992年出版了断代史学思想研究的著作《宋代史学思想史》,1996年出版了一卷本的《中国史学思想史》,其后在我国台湾任客座教授期间,以此书作为研究所硕士、博士生的教材,2005由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出版了繁体字版。
  2007年《中国史学思想史》经修订,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增订部分,吸纳了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相关内容。

  成果获奖情况 

  获奖项最高奖的有:2005年第八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特等奖、2007年第七届安徽省图书奖一等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