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邓福禄:《字典考正》
2010-03-22 作者:邓福禄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字典考正》
  成果类型   著作类 
  出版时间   2007年3月
  出版单位   湖北人民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字典考正》一书,对《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两部大型字典中的1121个字中存在的错误或阙失进行了考辨和订正。《汉语大字典》是周恩来总理生前批准的国家重点文化项目,由四川辞书出版社与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中华字海》是国家八五规划项目,由中华书局出版。这两本字典都是我国权威的大型汉语工具书。但是大型文化工程尤其是大型字辞书的编纂耗费时间长、涉及知识面广、参与人员多,又加之许多疑难问题历来分歧严重,有些方面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二书存在一些错误和不足是在所难免的。《字典考正》主要利用前人很少涉及的佛经文献及其音义书,从汉字形体流变的角度,对上述两部大型字典存在的错误和阙失进行考辨和纠正。
  全书主要由《前言》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前言》部分从理论上并结合实例对《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两部大型字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两书主要问题有:音义未详字未辨识、异体字未沟通或沟通有误、音义不切合或音义阙漏、音义项误设、例证缺漏、书证例证迟后、漏收字形等。《正文》部分对两部大型字典中的1121处错误和阙失进行了详细考证。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 】音义未详。元李冶《测圆海镜细草序》:“老大以来,得洞渊九容之说,日夕玩绎,而乡之病我者,始 然落去而无遗余。”(《大字典》1030a,参《字海》1037a)按:今考“ 然”即“?然”,故“ ”读同“?”。佛经也有“ ”字。宋绍隆等编《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六:“棒打石人头,  论实事。”这两句话,宋蕴闻编《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三作“棒打石人头,??论实事”。宋宝昙述《大光明藏》下卷《荆州天皇道悟禅师》作“棒打石人头,爆爆论实事”。?“  ”“??”“爆爆”互为异文,故“ ”当与“?”“爆”二字音同。
  又见佛经有“ 然”一词。清超永编辑《五灯全书》卷七五《六安灵远应禅师》:“偶与同参,阅高峰录,于海底泥牛四句语,疑不去心,遂矢志出峡,直造越州平阳?处。经半载屡蒙发药,于是生平碍膺之物, 然冰释。”
  “ 然”又写作“?然”,是一个象声词,多形容物体落地或迸裂声。《庄子•知北游》:“神农隐几,拥杖而起,?然放杖而笑。”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放杖声也。”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胡桃?初如拳、如?,惊顾之际,已如盘矣,?然分为两扇。”《五灯会元•广慧琏禅师法嗣•文公杨亿居士》:“平昔碍膺之物,?然自落。”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治女子》:“女觉身躯重?,纸格似不能胜,?然作响。”皆其例。李冶《测圆海镜细草序》中的“ 然落去”之“ 然”正是形容物体落地之声。
  【 】【 】 ,“ ”的讹字。《字汇•女部》:“ ,贪食。见《释典》。”《康熙字典•女部》:“ , 字之讹。”(《大字典》446c) ,同“餮”。《龙龛手鉴•女部》:“ ,旧《藏》作餮,音?。贪食曰餮。在《成实论》。”(《大字典》449c)
  按:《字汇•女部》:“ ,他结切,音帖,贪食。?《释典》。”“ ”字当是从女戾声的形声字,而读“他结切”,形声不谐,故此字读音很可疑。又考《龙龛•女部》:“ ,旧《藏》作餮,音?。贪食曰~。在《成实论》。”“ ”即“ ”字异写,《大字典》说“ ”为“ ”的讹字,是本末倒置了。《字汇》的释义盖本自《龙龛》。《龙龛》只是说“ ”和“餮”是版本异文关系,没有说它们是异体关系,而异文关系的两个字并不一定都是异体字。所以依据《龙龛》说“ ( )”同“餮”也是不可靠的。
  我们在《大正藏》收录的《成实论》中找到了“ ”字。姚秦鸠摩罗什译《成实论》卷八:“又口业报多堕畜生。如人不知不信业果报,故起种种口业。如言是人轻躁犹如猿猴,则生猿猴中。若言贪 (宋、元、明、?本作‘餐’)如鸟,语如狗吠,?如猪羊,声如驴鸣……起如是等恶口业故,随业受报。”
  “贪 ”之异文作“贪餐”,其中的“餐”字,行均所见本子作“餮”。我们认为作“餮”是对的,“餐”是“餮”的讹字。“贪餮”是一个词,为贪得无厌的意思。如:唐道宣《叙列代王臣滞惑解》:“婆娑于色味,贪餮于名利。”宋苏舜钦、苏舜元《悲二子联句》:“之子苟闲厕,斯民乃贪餮。”此皆其例。而“贪餐”之说未闻。
  “贪 ”,《可洪音义》作“贪?”,该书卷二十《成实论》第九卷音义:“贪?:力计反。”。在《法苑珠林》和《诸经要集》所转录的《成实论》中,“贪 ”皆作“贪?”。唐道世撰《法苑珠林》卷九十七作“若言贪?如乌,语如狗吠,?如猪羊,声如驴鸣”,唐道世集《诸经要集》卷第十九作“若言贪?如乌,语如狗吠,?如猪羊,声如驴鸣”。
  “贪 (贪?)”一词也可写作“贪戾”,就是贪利的意思。《礼记•大学》:“一人贪戾,一国作乱。”郑玄注:“戾之言利也。”《韩诗外传》卷六:“如是则持厚者进而佞谄者止,贪戾者退而廉节者起。”
  “ ”盖“?”之换形旁字,也可以说是“戾”的增旁字,其音当读如“戾”。“贪 ”和“贪餐(餮)”在《成实论》的不同版本中属于同义词换用,并不表明其中的“ ”“餮”二字是异体关系,此即《龙龛》所本。由此可知,《字汇》将“ ”读同“餮”、音“他结切”是误解了《龙龛》的意思,而《大字典》和《字海》把“ ”“餮”二字当异体字处理,则更是错上加错。
  【?】yí《集韵》鱼其切,平之疑。【? 】青石。《集韵•之韵》:“?,? ,青石。”(《大字典》1029b)
  按:《集韵•之韵》鱼其切(与“疑”同一小韵):“?,? ,青石。”“?”当是“?”字形误。《广雅•释器》:“? ,砺也。”王念孙疏证:“《广韵》:? ,青砺也。《众经音义》卷九云:《通俗文》细砺谓之? ,? 治玉,? 治金。案,细砺谓之? ,犹细?谓之 氍矣。”“青石”即“青砺”,故“? ”与“? ”义同,“?”“?”二字形近易混。
  佛经有“? ”一词的用例。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三十:“忍为? ,能莹明诸德,若人加恶如猪揩金山,益?其明。求佛道度众生之利器,忍为最妙。”《大正藏》校勘记曰:“? ”,石本作“? ”;“ ”,圣本作“ ”。《慧琳音义》卷四六《大智度论》第三十三卷音义:“  :案字体宜作? 二形,子容、其俱反。《广雅》:? ,砺石也。《通俗文》细砺谓之? ,? 治玉,? 治金。《淮南子》云待? 而成器,是也。”《可洪音义》卷十《大智度论》第三十三卷音义:“ 渠:上子容反,下其俱反,青砺石也。《音义》(指《玄应音义》,禄按)云细砺谓之? ,? 治玉,? 治金,是也,正作? 也。上又郭氏音?,下其?反,非用也。”
  以上“? ”之用例和慧琳、可洪的解释可进一步证实“? ”即“? ”之误。《集韵》编者见“?”从“疑”得?,遂音鱼其切,与“疑”同音。此后字韵书多承此误而未拨正,如《类篇•石部》:“?,……又鱼其切,? ,青石。”《五音集韵•脂韵》牛肌切:“?,? ,青石也。”《字汇补•石部》:“?,又牛肌切,? ,青石也。”《大字典》编者不知此误,而将其设立为一个音项,当删。
  【?】yè《广韵》鱼怯切,入业疑。(1)壮貌。《玉篇•马部》:“?,壮?。”(2)马高大。《广韵•业韵》:“??,马高大。”《集韵•业韵》:“?,马高大谓之?。”(《大字典》1903b)
按:“?”当是“?”的增旁字。《毛诗•小雅•采薇》:“戎车既驾,四牡??。” 毛传:“??然,壮也。”高亨注:“??,高大貌。”《龙龛•马部》:“?,音?,??,高大也。”“??”与“??”义正同。“??”因形容马高大,故增“马”旁作“??”。《大字典》义项(1)“壮貌”与义项(2)“马高大”训语不同,而意义是一样的,故两个义项应合并。
  【 】同“?”。《龙龛手鉴•疒部》:“ ,恶也。”《正字通•疒部》:“ ,本作?。”(《大字典》1128a,参《字海》1118c)
  按:《大字典》《字海》皆无例证,佛经有之,可据补。后汉安玄译《法镜经序》:“尊邪 ,贱清真,连丛琐,谤圣贤,兴狱讼,丧九亲,家之所由矣。”又:“?发毁容,法服弥为,靖处庙堂,练情攘 ,怀道宣德,开导聋瞽。”《大正藏》校勘记曰:“ ”,宋、元、明、宫本作“?”。《可洪音义》卷二《法镜经序》音义:“ 贱:上于废反,恶也。”又梁宝唱等集《经律异相》卷八:“斯翁以色火,烧吾躬,财饵钩吾口,家 丧吾德矣。”又同经同卷“灭三界诸 ”,《大正藏》校勘记:“ ”,宋、元、明、宫本作“?”。《可洪音义》卷二三《经律异相》第八卷音义:“家 :音?,俗。”此皆其例。
  全书考释出音义未详字超过350条,沟通字际关系近270条,为字书补充文献用例近260条,纠正字书沟通字际关系错误近70条,纠正最近几年学者考证的错误近30条,为近年来学者考证补证近40条。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文献和字书的互证,注重文字构形和书写变异规律的运用,综合运用文献、字书的证据和字理资料的释证,大大提高了考据结果的可靠性。其中一批考据十分精彩,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
  本书虽为考据之书,而其意义却决不仅仅在于考出了一批字,它是汉字系统整理工作的基础一环,对于汉字的系统整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具体成果对《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的修订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1.郑贤章《〈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沈克成《书同文:现代汉字论稿》(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杨宝忠《疑难字续考》(见《燕赵学术》2008年秋之卷)
  2.《字典考正》的不少内容被正在修订的《汉语大字典》吸收采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