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
成果类型 著作
出版时间 2007年4月
出版单位 武汉大学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这部著作共分五个部分(篇),20章。分别探讨禅宗思想的理论渊源、在宋代的全方位渗透、元明时期的变异、清代的入世转向,以及近现代禅宗思想的研究和跨文化对话,系统、翔实地梳理了禅宗思想理论方面的发展脉络。
本书在理论和实践上突出:“它不是禅宗史,也不是单纯禅宗的思想史,而是整个中国文化,或者文化中的禅的思想史”。集中论述一个观点:禅宗思想是大众化的庄、老哲学。全书用95%以上的篇幅,论述宋以后的佛教,尤其是禅宗,不是衰落,而是居高临下的全面渗透;它重铸了中华民族的人生哲学,丰富了知识阶层的理性思维,陶冶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审美观念。同样也指出“禅”的创造性翻译,以及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既得惠于庄、老,亦成就于庄、老;是庄、老的哲人之慧。修订版不仅做了大量的文字上的琢磨,而且对许多章节做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全部重写了第五篇,并突出了胡适、印顺对禅宗思思想的研究,以及禅与基督教的对话,凸显了禅宗思想的学术化和多文化背景下的现代化历程。
本书贯通历史、哲学、文学、艺术诸领域,内容丰赡详明,可补以往禅宗史研究的诸多阙佚,是禅学、禅宗思想研究,尤其是宋以下禅文化研究的创新之作,和重要参考,进一步为外来文化中国化的历史事实提供了理论的论证,和历史的证明。
任继愈先生主编的《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61页)介绍本书“以禅宗史上的主要人物的思想和禅法为线索,剖析了他们的思想和背景尤其是在文化史的背景下,从整个社会的思潮切入,来看待宋以后出现的各种禅法、文人与禅、禅学研究的方法论等问题。”评论说“文笔清通雅洁,读来兴味盎然”,也是本书的一个特点。
最近,以该书内容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国禅宗思想概论》也被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咨询网采纳。
成果社会反映
本书是1997年出版后的修订本,和作者本人其他三种著作一起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作为《名家学术》出版。同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根据需要,又出版了《中国禅宗思想史略》和《禅宗文化大学讲稿》。
首次出版后《光明日报》(97/10/7)、《人民日报》(97/9/6)、China Daily(97/7/25)、《1997-1998中国宗教年鉴》以及《中华读书报》等相继发表评论、介绍,并被作为大学教材。美国学者称赞该书“关于禅的中国起源的论述极富挑战性,并且肯定有助于澄清许多关于佛教在东亚传播与中国文化碰撞而产生的误解。”(Your thesis concerning the Chinese source of Zen is quite provocative, and certainly helps to clarify many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impact of Chinese cul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in East Asia.)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出版后除在上述报刊评述、征引外,在各种学术著作和论文中曾被引用,并作为大学通识教材在大学使用;网络上也多有褒奖,称之为“难得的好书好书”,“严谨深奥”、“有新意,有创新”,“内容引人。”甚至把它说成“学习禅宗思想的必读书。”在美国国家图书馆等显著陈列该书,在国外也受到高度赞誉及不同观点的讨论。
李学勤先生在《中国禅学》第一卷发表文章称该书“在观点和结构上都有创新,特色明显”,是“一部独辟蹊径的禅宗思想史”。修订后的这本著作,2007年一年内出版三种不同版本(包括一种大学文理科通识教材),由两家著名的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