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李德昌:《信息人社会学——势科学与第六维生存》
2010-03-16 作者:李德昌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信息人社会学——势科学与第六维生存》     
  成果类型  著作     
  出版时间  2007.10     
  出版单位  科学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一、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1、篇章结构:
  第一章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内在统一性。在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信息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的逻辑基础。
  第二章 信息人社会人类本性的嬗变——从三维生存到六维生存。阐述了人类从物质人、生物人、社会人到信息人的嬗变过程及六维信息人假设的科学基础。
  第三章 信息人社会的生存风险机制-社会的量子化与不确定性。阐述了信息人社会信息作用的“非线性”和“不对易”产生量子化导致的不确定性机制和风险生存的逻辑基础。
  第四章 信息人社会的生存竞争机制-数学结构的社会群。阐述了在信息作用中构建数学群结构的个体素质和组织结构是应对竞争的唯一战略。
  第五章 信息人社会的生存和谐机制-民主平等充满活力。在数学群论基础上给出了社会和谐的数学模型,阐述了实现和谐的有效路径。
  第六章 信息人社会的生存控制机制-对称化管理。阐述了在信息作用中构建对称性机制、建立对称化管理理论是管理丛林统一的重要途径。
  第七章 信息人社会的生存学习机制-生态化教育。阐述了素质形成及个性化的内在逻辑。第八章 信息人社会的生存创新机制-势科学。阐述了创新的动力学规律、并在势科学理论基础上统一了全书内容。

  2、基本观点:
  (1)宇宙及社会的演化和人才与组织的成长是由不同层次上的“势”推动的
  世界的演化与发展镶嵌着“熵”与“势”两种机制,按照熵的机制,世界将越来越无序,最终走向死寂,按照势的机制,世界将越来越有序,从而不断推动创新与发展:宇宙暴涨从真空势开始,量子势是量子化的唯一缘由,化学势、生物势是化学反应与生物成长的根本动力,信息势则是人才成长、组织创新及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熵”得益于西方文化的理性分析,通过“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明确定义而早已变成了科学,“势”则受东方文化整体思维的约束,而无法进行科学的逻辑分析。该著作成果首次给出势概念的逻辑定义:势=差别÷距离=差别×联系,因而,势即梯度即斜率即导数即比例,所以,老子说“势成之”,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比例”。重要科学定律都是以导数表达的势函数即势科学,沟通是将差别很大的人联系起来,激励是让人看到未来与现在的巨大差别可以通过努力联系起来,所以沟通是对组织求导,激励是对个人求导,教育是对思维求导,个人和组织的成长就是在不断求导营造信息势中的积分过程。爱是情感势,母亲疼爱最弱小的小孩,因为同样的母子联系中差别最大。由此抽象出势科学的三个定律(原著中综合为一个),应用非线性科学理论和数学群论方法概括了信息化社会的人才素质成长,组织管理创新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逻辑机制:
  定律一:势的运行机制是“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所以“势趋”不变,宇宙加速膨胀,社会加速发展;
  定律二:当势的稳定增长达到某种临界值,系统就发生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从而衍生出各种素质、创新和风险。
  定律三:势在一定层次上的增长极限产生对称,对称形成数学结构的群,无干扰的物质势作用形成物质群,所以宇宙和谐,无干涉的信息势作用形成素质群、组织群和社会群,才能推动素质和谐、组织和谐及社会和谐。
  (2)信息人的生存本质是应对不确定性,面临的不确定性取决于所具有的信息势
  由于信息即负熵即有序即梯度即势,所以信息势与信息量是等价的。当信息消费超过了食物消费,人类就从生物人嬗变为信息人。信息人生存依赖的基本向度是六维信息势:即货币信息势、权力信息势、知识信息势、情感信息势、艺术信息势和虚拟抽象信息势。如果一个人或组织具有无限大的势,例如具有无限多的钱(有钱有势:钱越多能将越多的差别越大的人联系起来)、无限大的权(有权有势:权是信息的占有量,权力越大汇报的人越多、能将差别越大的人联系起来)、无限多的知识(像上帝一样无所不知),那就没什么不确定性了。所以信息人的成长过程及信息化社会的管理过程就是不断营造信息势应对不确定性的过程。

  二、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1、主要创新: 
  (1)提出了“信息人”假设。通过数学要求的独立性、相容性和完备性论证,阐明了六维信息人假设的科学性。 
  (2)首次给出了势概念的逻辑定义,建立了势科学的理论框架。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以及教育、管理和文学艺术真正在逻辑基础上统一起来。揭示了世间万物成长的统一机制。
  (3)逻辑地给出了素质的科学定义,阐述了素质的形成机制:素质是对象结构或功能的有序。空调取热的效率是电炉的八倍,是因为空调的结构和功能比电炉更有序,同样吃一个馒头,两个人的贡献大不一样是因为各人思维的有序程度不一样。道德素质是行为的有序,行为无序像精神病就无法判断道德,智慧素质是知识的有序,一般来说,消息有序是信息,信息有序是知识,知识有序是智慧。而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耗散结构),势大才能非平衡,知识的有序结构——智慧素质是在信息强势的激励下产生的“情感势”与“意识流”的非平衡非线性作用中激励“超熵产生”而形成的。  
  (4)揭示了创新的动力学规律:创新是系统信息势超过某个临界值时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例如,当打雷的高电势产生时,电流的闪光就出现像树枝一样的分岔。信息化时代由于交通的迅猛发展、网络及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使全球各种要素在差别越来越大的同时联系的越来越紧,由此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信息势,各种相变和分岔不断涌现,从而创新及创业成为时代的基本特征。  
  (5)建立了和谐机制的数学模型:势的运行机制是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由此差别越来越大、联系越来越紧,差别最大是相反,联系最紧是相同,既相反又相同就叫相反相成即对称,而对称与泛对称构成数学结构的群或泛群,由此建立了素质和谐、组织和谐及社会和谐的数学模型。

  2、学术价值
  无论是管理学还是经济学,总是以“人”的理论假设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简单传承的社会,人才的成长过程是平衡的线性的,因而,教育及管理对象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人”及“社会人”。在信息人社会,人才的成长机制从单向传承的过程发展到双向互动的复杂动力学过程,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不再符合新人类成长的本质。本书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在于从信息层面上提出了立体的“六维信息人”假设,为现代社会学和管理学研究奠定了逻辑起点。
  该著作成果的学术价值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科学的历程证明,越是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其抽象要素的个数就越少,该成果的理论抽象要素只有一个,就是“势”。②真正有价值的理论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牛顿力学有“加速度”,相对论有“等效变换”,量子力学有“不对易关系”,控制论有“负反馈”,信息论有“信息熵”,协同论有“序参量”,突变论有“吸引子”,耗散结构有“非平衡”。系统论由于缺少可操作性概念,所以停滞不前。势科学理论的可操作性概念是“对称性”,势的运行机制(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产生对称,而对称则构成数学结构的群,推动着宇宙万物及素质和谐、组织和谐与社会和谐。③科学理论的逻辑形式大多是与导数联系起来的,势科学理论正是这样:势=差别×联系=差别÷距离=梯度=斜率=导数。而且通过“求导”、“梯度”、“有序”、“负熵”、“信息”及“数学群论”这些最为普遍的数学、物理和信息科学的概念和方法,使社会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的理论研究从根本上与实证科学的概念和方法统一起来。④势科学理论符合科学评价的六个标准——新颖性、创造性、自洽性、包容性、简明性、实践可检验性。

  三、研究方法; 
  (1)采用了归纳研究方法,通过归纳现代人的各种本质特征和传统文化及现代科学中各种有关势概念的内涵,提炼出符合数学要求的六维“信息人”假设和“势科学”理论;(2)采用了逻辑演绎方法,从势概念的逻辑定义出发,通过科学势、管理势、教育势、经济势、文学势、艺术势、情感势和宗教势等演绎了势科学理论的普适性;(3)采用了“势”作为动力之源的非线性复杂动力学研究方法,揭示了人才素质形成和知识创新的逻辑机制;(4)采用数学群论研究方法建立了素质和谐、组织和谐及社会和谐的数学模型。

  四、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  
  1、著作成果中(第一章)有关“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内在融合的理性探析”的研究,曾于2005年6月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见附件一。
  2、著作成果中(第三章)有关“信息人与不确定性”的研究内容发表的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录,2006.1 。 见附件二。
  3、著作成果有关内容在西安交大开设了《新经济与创新素质》和《科学与艺术》两门通识性教育选修课,并被西京学院、新东方西安学校等采纳,得到学生和教师的广泛好评。见附件三、四。
  4、著作成果中阐述的创新性核心概念“信息人”和“势科学”理论,应邀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西、湖北、湖南、辽宁、山西、陕西等高校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及政府机关、教育机构和重点中学作报告和讲座51场。受到广泛好评!相关佐证资料见附件三及互联网报道。有关评价内容摘录如下:
延安实验中学网上评价:“李教授的报告跨越传统的学科界限,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融会贯通,博大精深,呈现给我们一种全新的视野,令人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李教授旁征博引,言辞生动,风趣幽默,使严谨的讲座妙趣横生引得大家掌声不断”。
  井冈山大学发展规划研究室网站评价:“李教授的讲座形象生动,旁征博引,博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前,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向李教授请教,展开了热烈而和谐的互动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家获益非浅,接收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有助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以更开阔的视野看问题。最后,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华北电力大学网站评价:“李教授在演讲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体现了一派大家风范并获得同学们阵阵掌声,虽然时间很短但大家还是获益匪浅。最后本次大讲堂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新东方西安学校在给西安交通大学的致谢信中写到“贵校李德昌副教授应邀于2006.7月6日、7日两次为我校教师和职员作有关‘信息人’和‘势科学与教育及管理创新’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的时代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得到我校教师职员的广泛好评,特此致谢!”
  5、在该成果基础上,2008年“势科学视域中的教育动力学研究”破格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基金资助和陕西省社科基金资助以及09年全国高校文库基金的部分资助。见附件六。

  成果社会反映
  著作成果第二章和第三章的主要内容,以论文“信息人与不确定性”为题发表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四期。后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录,2006,1 。见附件二。
  著作成果有关内容在西安交大开设了《新经济与创新素质》和《科学与艺术》两门通识性教育选修课,并被西京学院、新东方西安学校等采纳(见附件三、四),引起强烈反响:机自02 宋建章写到:“上了这堂课,我觉得自己脱胎换骨了,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宇宙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化机91 李洪强: “不再与其它学科一样只是量的变化,而是一种质的变化”;材料02 姚亚平: “我觉得我现在就是这个质变,说不定会改变我今后的走向”;电子04 秦波:“这段经历将成为我生命中难以抹去的印记”;化机92阮耕茂:“我想我看见了一种新的理论诞生的过程”;电气09 王伟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使我茅塞顿开,象这样抓住知识中最“本质”的东西,确不失为一大良策和举措” ;化机周恒:“通过这门课我将用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更多的评价见附件四。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著作中各章内容被引用总计8次,见附件五。著作成果中阐述的创新性核心内容“势科学”和“信息人”理论,应邀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西、湖北、湖南、辽宁、山西、陕西等高校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及政府机关、教育机构和重点中学作报告和讲座51场。受到广泛好评!相关佐证资料见附件三及互联网报道。

  成果获奖情况 
  著作成果第一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内在统一性”,曾以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内在融合的理性探析》(即著作中第一章的内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5年6月。见附件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