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程水源:“就业至上”办学理念对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引领和推进
2010-03-16 作者:程水源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就业至上”办学理念对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引领和推进
  成果类型  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07年11月20日     
  出版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 

  成果内容简介
  1.本研究报告的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研究报告共分四个部分,即1、问题的提出;2、课题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3、研究过程及效果分析;4、结论与建议。
  基本观点: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事关我省在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储备和足够的智力支持,也关乎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它是一项“民心工程”。黄冈师范学院“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及实践,对于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充分就业、自主创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将“就业至上”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是黄冈师范学院的个案,而是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对省属其它高校的辐射带动也显示出该成果富有可操作性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近年来显得尤为突出,且呈现出日益严峻的形势。尽管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一个复杂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起来已不是学校单方面努力就可以的,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面对和化解的。为更好解决这一难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各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化解、应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高到“执政为民”的高度。2007年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拐点”,创下毕业生总量495万的新高,首次超过城镇900万就业岗位的半数。同时,按照国家公布的70%的就业率计算,未就业毕业生总量将达到150万。湖北省是全国高教大省,压力巨大,如不能最大限度实现学生就业,将影响社会稳定,引发社会问题。
  (2)大力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要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以提供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岗位。
  (3)加强就业教育,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及用人单位协调互动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新机制,同时结合社会新形式,切实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4)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应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藩篱,实现创业教育进大学校园、进教学计划、进人才培养方案。这既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创新和培养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灵魂与活力所在。课题组的同志坚持走创新之路,力争从理念上、理论上、实践上实现创新。
   (1)理念创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提出了“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出路就是学校的出路,坚持学生有好的出路就是学校有好的出路,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就业率,一手抓就业质量,把支持和鼓励学生创业作为高质量就业工程来抓。
  (2)理论创新。较早提出用创业带动就业的观念,强调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教育应从知识型教育向能力型教育转型,把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从注重眼前利益、学习分数、升学第一、摆阔气、“目的就是一切”,转变到注重长远利益、动手素质、个人创意、个性发展、团队精神、了解实际、冒风险精神等价值上来,教育学生自觉摈弃那些传统的就业理念,提升对于自主创业的价值或意义的认识,建立与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从而丰富了创业教育理论。
  (3)实践创新。
  1)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将就业、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了质量工程。
  2)立足地方学校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创业教育始终围绕新创企业主题,创业教育安排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问题为导向来组织知识模块,让教学、讨论、讲座实现理论、案例分析与实践的高度关联。
  3)激励机制创新。设立200万就业奖励基金和学生创业基金,就业工作在院系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权重,在校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激励驱动从体制上得到保证。

  3、研究方法
  基本方法:通过渐进式的实证性研究,不断深化理论探索,形成切合地方院校实际的办学机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研究思路:基于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以及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就业形势的科学判断,旗帜鲜明地将“就业至上”作为学校办学理念,并以此规划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使就业教育、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增强学生对市场职业需求的适应性,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基本观点:以“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宗旨,通过加强创业理论研究、教育实践以及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形成教育适应市场、适应学生的办学机制和教育体系,实现教育转型,促进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4、社会效益
  1、“就业至上”办学理念已成为湖北省省属高校的共识。在“就业至上”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形成了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机制,建构起了健全的就业工作体系。“就业至上”办学理念及其实践有力推动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也受到媒体与社会其他各界的关注。省教育厅《湖北教育简报》、黄冈市政府办公室《黄冈政务信息》专题报道了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举措,一些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纷纷来我校学习、交流工作经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省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
  2、创业教育具有前瞻性、创新性,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以及近期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文件精神相吻合。创业教育由课堂向课外延伸,校内的创业模拟与校外的创业实践实现了对接。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大为增强,要求或主动参与创业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
  3、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在落实教育部教育教学质量工程中起了实质性的作用。为落实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工程,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配套措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以显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发挥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作用;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以及毕业生质量跟综调查获取的反馈意见来看,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学科知识有余,动手能力不足的缺点,学校把加强实践性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调整教学计划,将师范类教育实习由以前的六至八周调整为一个学期,非师范类由以前的一个学期调整为一学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学校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教育教学实习实践活动,拓展了毕业生的实习见习基地。类似的配套改革方案陆续出台,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为此作了多篇专题报道。
  4、《创业理论与实践》在短期内修订出版了四次,前后印刷了30000册,主要作为高校本专科生和职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教材,同时也被许多地方列为干部培训指定教材及干部推荐必读书籍,还被高校研究生及社会各界人士所推崇和借鉴,并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好评。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同志对该教材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毕业以后走上社会能够自主创业。这对于教育目标的发展,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对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光明日报》以《创业:时代与教育的主题》对《创业理论与实践》作了专题介绍。反映成果的学术论文也得到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5、学生就业观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愿意到基层工作、自主创业并带动校友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逐步提高。通过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学生就业观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愿意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逐年增多(2006年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3.1%,2007年为56.1%,2008年为53%。2004年以来,我校有近800名毕业生参加了湖北省资教行动,是全省普通高校中参加资教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以创业实践带动就业”以及“先就业、再创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毕业生就业率逐步提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的毕业生思想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服从组织分配,工作态度端正,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注重自我提高,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6、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就业、创业教育的相关做法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其他高校的认同。

  成果社会反映
  1、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生练批示意见(《湖北教育简报》2006年6月6日第23期)
  2、“就业至上”办学理念对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引领和推进(《黄冈政务信息》2007年11月28日第16期)
  3、黄冈师范学院落实“就业至上”办学理念成果丰硕(《黄冈政务信息》2007年10月24日第33期)
  4、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程水源提出:创业教育是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举措(《光明日报》2008年3月27日12版)
  5、创业:时代与教育的主题(《光明日报》关于《创业理论与实践》书评,2008年8月26日12版)
  6、“就业至上”成就连年高就业(《光明日报》2009年4月16日7版)
  7、黄冈师范学院院长程水源诠释打造现代大学的二十字方针(《楚天都市报》2006年4月26日49版)
  8、黄冈师院学习实践活动着力破解就业难题(湖北省属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网2009年4月20日简报第29期, http://gxkxfz.e21.cn/acticle.php?acticle_id=125
  9、“就业至上”成就连年高就业(教育部网站2009年4月17日全文转载,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29/info1239939215403529.htm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1、黄冈师范学院确立的“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强校,规范创新,就业至上”的二十字办学理念是一个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内外协调的、完整的办学理念。“就业至上”作为一个从没有人明确大胆提出过的崭新办学理念,契合社会需求,富有时代精神,体现了学校对毕业生的高度负责,受到湖北省政府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湖北省教育厅《湖北教育简报》、黄冈市政府办公室《黄冈政务信息》就“黄冈师范学院建立就业激励机制,大力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专题报道,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生练专门就此做了批示。该理念先后在河南郑州师专、福建三明学院、山东临沂师范学院主办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校长论坛上作为主题报告进行了交流,在各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关学校纷纷到我校学习、交流学生就业工作,推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2、“就业至上”办学理念的提出,顺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社会及用人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树立了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观,丰富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内涵,促进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就业至上”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率先将就业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建构了“五位一体,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各得其所,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材,增强了毕业生的广适性。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对我校创建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黄冈师范学院“强化了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地位,确立了‘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的五位一体、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改革与发展。”
  3、“就业至上”办学理念坚持以创业教育带动创业实践,以创业实践促就业,拓展了就业工作新思路。尤其是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做法,具有前瞻性、创新性,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不谋而合。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受到教育部办公厅、高等教育司、基础教育司等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
  4、黄冈师范学院“就业至上”办学理念及其实践探索受到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2008年3月,《光明日报》曾经以专访的形式,报道了学校党委书记兼院长程水源关于开展创业教育的思想理念,以及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和积极的就业指导政策等方面的情况;2008年8月,《光明日报》刊载了原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著名高等教育专家张楚廷的文章,专门就《创业理论与实践》一书的理论创新价值进行评介;2009年4月,《光明日报》又以《“就业至上”成就连年高就业》为题报道我校良好就业形势 。《楚天都市报》、《黄冈日报》等报刊也纷纷对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情况予以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课题研究报告《“就业至上”办学理念对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引领和推进》于2009年4月被评为“湖北省发展研究奖三等奖”。
  5、在“就业至上”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形成了积极的、全员参与的学生就业工作新机制,建构起了健全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湖北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办学影响不断扩大,声誉不断提升,为创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做出了努力和贡献。
  6、黄冈师范学院倡导的“就业至上”办学理念引领和推动了湖北乃至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该理念已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鄂东职业技术学院、黄冈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得到广泛实践,并开始辐射至孝感学院等其它省属高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黄冈师范学院本专科学生就业率已由2005年的78.7%和52.9% 提升至2008年的95.85%和91.22%;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均居全省前列。其理论研究成果——学校党委书记、院长程水源教授本人主编的《创业理论与实践》被全国高校素质教育教材研究编审委员会列为“21世纪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系列规划教材”资助教材,短时间内修订出版4次,发行达30000册,被黄冈师范学院、孝感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多所高校选用,同时被列为黄冈市委组织部、黄冈市委党校、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武汉市蔡甸区等单位干部培训指定教材及黄冈市处级以上干部推荐必读书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