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郑涵:《当代西方传媒制度》
2010-03-16 作者:郑涵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当代西方传媒制度》     
  成果类型  著作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出版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当代全球化语境中,在日趋频繁的全方位多层次跨国交流过程中,在理性化的公共领域变得愈来愈重要的人类历史变迁中,传媒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迄今,无论就世界传媒领域的基本结构,还是实际影响力,或者是全球传媒体系历史性嬗变而言,西方传媒仍然在全球交往活动中占据强势地位。深入考察当代西方传媒制度形态,这不仅是把握当代西方传媒现状与演化态势的枢纽之一,而且也是透视当代世界传媒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书重点是在当代世界全球化、传媒新技术、传媒业结构转型的历史性语境中,研究当代西方广播电视的基本模式、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基本价值文化、传媒法与传媒行政管理、国际传媒贸易与管理、当代欧美视听贸易、国际传媒业所面临的危机与制度变迁等。 传媒制度所及范围甚广,本书研究仅限于当代西方大众传媒制度领域,包括平面传媒与电子传媒制度。相对而言,大众平面传媒制度在西方基本上跟一般商业机构所实行的现代自由企业制度相差无几。因此,较为错综复杂的西方传媒制度形态基本集中在电影与广播电视,其较能凸现当代西方大众传媒制度特殊之处,显示当代西方传媒制度内在的现实冲突与矛盾理念,这构成了本书主要方面。
  当代传媒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导致了当代西方传媒制度的结构重建,而且激发了当代西方传媒制度历史性转型过程中诸多深层次矛盾,其中有的是近代以来反复出现的历史性主题,这些主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往往标志着西方传媒制度进入一个新纪元,对此本书力图在当代西方传媒制度历史性转型的危机与制度创新过程中进行观察。
 
  1、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第一章 导论:一、传媒制度概念;二、传媒类型:广播、电视与电影;三、全球化与国际化;四、新闻专业主义。
  本章基本观点:应当在全球化与国际化错综复杂的历史性语境中,在世界、区域、民族国家、地区四大层面,从传媒制度诸多层面,抓住电子传媒这一难点,透视当代西方传媒制度。与此同时,新闻专业主义是一大主线,其中社会责任与问责概念以及新闻专业社群是关键所在。
  第二章 广播电视体制的基本模式:一、当代西方大众传媒体制模式研究的学术传统;二、当代西方大众传媒体制多层次多结构的研究方法;三、当代西方大众传媒体制的基本模式及其类型;四、主要结论。
  本章基本观点:近代以来的市民社会传统、自由主义与个体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是当代西方广播电视体制存在形态和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主要模式(完全竞争+有调节的政府行为模式、政府有限干预模式、国家纲领和计划式模式、民主社会主义又称福利资本主义模式)则从根本上制约着当代西方广播电视体制之建构,商业模式与公共模式是当代西方广播电视的基本制度形态,后者分类尤为复杂。
  第三章 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一、美国;二、加拿大;三、澳大利亚;英国。
  本章基本观点:20世纪中下叶,西方电影审查制度开始向电影分级制度或审查分级制度共存状况过度,期间充满错综复杂的斗争与搏弈,其非常深刻地反映出西方大众传媒制度的历史性制度转型与当代西方大众传媒制度的基本特点。
  第四章 基本价值文化——表达自由:一、重要而复杂的理论命题;二、表达自由范畴的对象范围;三、表达自由范畴的历史发展;四、表达自由的基本规定。
  本章基本观点:西方表达范畴错综复杂且蕴含深刻矛盾,是透视当代西方传媒制度的重要方面,其含义与时变迁,就基本规定而言,核心是个人自由与人的基本权利,并且为宪法所保障,又是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统一,基本形态是意见的自由市场,这样一些规定常常处于多元价值冲突之中。
  第五章 传媒法与传媒行政管理:一、主要传媒法规;二、行政管理。
  本章基本观点:法治是西方当代传媒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人民主权与个人自由这一基本关系获得合法合理之政治解决的基础上,在确立正义原则与保障基本人权的前提下,国家及其政治机构的权力在公共领域受到法律的约束,新闻出版机构的权利得到适度保障,与此同时,其权力运作也处在法律制约之中。在此过程中,立法受到强有力的限制,主要发挥保障功能,司法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政府执法机构的行政管理主要表现在事后依法监管,管制与审查空间不大,其主要集中在广播电视这类电子传媒以及电影音像等。平面传媒的行政管理体制,总体而言,类同于一般商业经济行业的情况,政府行政管制突出表现在反垄断方面。
  第六章 国际文化传媒贸易政策与管理:一、国际文化传媒贸易政策的产生;二、国际文化传媒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三、文化传媒贸易政策的国际管理;四、国际文化传媒贸易保护。
  本章基本观点:目前,国际文化传媒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既是各国实现国家贸易的重要方式,也是其国际竞争力的突出标志。尤其像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国际文化传媒贸易具有了跟其国际金融贸易同样重要的地位。因此,国际文化传媒贸易的政策与管理是各国政府(包括主权国家政府)、区域经济体行政管理机构、世界性经济贸易组织调控国际文化传媒贸易的基本体系,并且正在经历深刻的范式转型。
  第七章 当代欧美文化视听贸易:一、文化视听产业概念;二、欧美文化视听产业在当代世界传媒经济中的地位;三、战后欧美文化视听贸易状况分析及其整体性反思;四、欧洲文化视听产业政策及其对美国文化视听贸易的对策。
  本章基本观点:文化视听产业是娱乐传媒业的核心之一,而全球文化视听产业基本上由欧、美、日三分天下,其中欧美文化视听产业在生产、流通、消费诸领域雄居主导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欧美文化视听贸易,这是把握当代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且有利于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
  第八章 制度转型与政策冲突-——当前国际传媒发展的基本点:一、当代国际大众传媒政策的历史性变迁;二、当代国际文化传媒产业体制转型危机:版权体系的重构;三、美国化,还是文化转型——当代世界文化发展与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再思考。
  本章基本观点:制度转型是当前国际传媒发展的基本面,其特点集中表现在转型中的传媒政策上。传媒新旧政策之间以及各项新颁行的传媒政策之间矛盾丛生,冲突层出不穷;贯穿其间的价值理念、体制框架、政策行为、技术基础等构成一幅多重复合、既充满活力、又进退维谷的国际传媒发展图景。

  2、主要创新 学术价值
  研究方法在国内学术界,本研究基本上由研究论文构成,属于第一本比较全面而又深入研究当代西方传媒制度的学术著作,其主要创新和突破意义具体如下: 其一、在细致梳理当代西方传媒制度研究的学术传统的基础上,较为完整深入地考察了当代西方广播电视体制的历史发展与制度变迁,区分其基本形态,特别是总结了西方公共广播电视的主要类型,并且多层次地考究其形成的原因。 其二、从法律维度出发,特别是司法案例,以电影审查与分级的行政机构为重点考察对象,结合错综复杂的历史与社会语境,客观描述20世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电影审查分级制度,较为深入地剖析了当代西方这一传媒制度领域关键所在及其制度演化的基本态势。 其三、结合欧美视听文化贸易在当代的交往现状,在世界性、区域、民族国家、地区四大层面上全面考察当代国际传媒贸易及其政策体系,并且由此反思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总结其得失,从而推进了国际传媒贸易研究的理论建设。 其四、从当代传媒政策研究的视点与盲点、传媒政策范式的历史转型、传媒政策的基本范畴、多元参与的竞争性权力体系的有机结合等诸多视角,辩证地描述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欧美为主导的国际传媒制度变迁及其结构转型。 其五、围绕表达自由这一中心范畴,历史主义地讨论了西方传媒制度的价值文化基础,考察了自由主义在此领域的演化轨迹,研究其中的深刻矛盾和关键所在。
  本书学术规范,资料翔实,点面结合,注重重要文献的援引,所引用的资料进2000种,其中英文文献约占70%左右,分析相当深入细致,有力推动了国内此一领域学术研究的水平。

   3、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上述几个方面都实质性地推进了国内相关学术研究水平,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并被国内重要传媒转载(诸如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
  本书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2007)著作类二等奖。

  成果社会反映 
  部分内容发表情况如下:
  1.《制度转型与政策冲突》,《现代传播》2005.4,《新华文摘》2005.22
  2.《全球化视野:西方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研究》,《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5
  3.《当代国际文化背景下文化产业与传媒体制专心危机》,《中国传媒报告》2005.4
  4.《战后欧美影视文化贸易透视》,《电影新作》2007.3
  5.《论当代西方传媒饭垄断政策法规发展新动态》,《新闻知识》2007.8
  6.《当代欧美全国性广播电视行政体制主要模式研究》,《中国传媒报告》2007.4

  成果获奖情况 
  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2007)著作类二等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