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陈 民:《西方文学死亡叙事研究》
2010-03-16 作者:陈 民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西方文学死亡叙事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出版时间  2006年1月     
  出版单位  江苏文艺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1.本书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理顺死亡叙事在西方文学中的渊源,研究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的审美形态,对存在意识和死亡意识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论证文学在需要生存关怀、社会关怀、道德关怀、历史关怀和审美关怀的同时,强调文学更应以个体生命关怀为根本,以尊重生命价值为己任。
  本书在第一章里梳理和简要总结了与西方文学有着密切关系的西方哲学和宗教中的死亡思想,以及原始文化中的死亡观。除了对基督教和死亡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翔实的介绍和论述外,还对另外两大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死亡观做了简单介绍。本书在第二章中重点尝试对西方文学与死亡的关系进行论述,找出文学中死亡叙事的特质,死亡是文学审美的要津,认识死亡是文学不可回避的。文学创作设想的种种可能和模仿的种种现实对我们理解和评价生命非常重要。此外,本书第三章试图从死亡的角度对古希腊罗马神话和民间童话进行分类和总结。本书在第四章中还尝试理顺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中死亡叙事审美变迁的脉络,这种变迁,与人在文学中从英雄人、宗教人到世俗人,从社会人到物化人的历史演变紧密相连。这是因为,它们不仅仅是西方文学的源头,而且是解读西方文学文本的基础,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第五章中研究并没有停留在分类的层面上,而是在死亡叙事分类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审美观照中的两个基本问题。西方文学的死亡叙事,从文艺复兴时期起,就强烈地反映人文主义精神中人性尊严的个体性、崇高性和无限性。进入现代社会后,人性尊严遭受了又一次严重的挑战和威胁,传统的人文思想无法对现代文明带来的问题进行批判,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坚持和发展了人文精神。
  2. 本书探讨存在在物化社会的绝望和荒诞的状态,指出以死亡为观照的生命意识推动文学的审美活动。本书的一个重要工作,也是创新之处在于打破文学史的历史分期,从死亡叙事的不同层面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死亡叙事审美的规律和实质,进而以文本分析为基础,大胆尝试打破时间的界限,从死亡叙事的不同表现层面,提出和阐释八种典型的死亡叙事的表现形态:灾难性死亡、新生性死亡、献身性死亡、预感性死亡、偶然性死亡、抗拒性死亡、保护性死亡到生存性死亡,阐述了个体性死亡、英雄主义与反英雄主义的死亡、死亡的必然和偶然、主动抗拒死亡和被动接受死亡,以及死亡是苦难的结束还是新生的救赎等问题。研究并没有停留在分类的层面,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审美观照中的两个核心问题,指出以死亡为观照的生命意识推动文学的审美活动。目前中国在死亡问题研究领域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来说,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研究,死亡问题都尚未充分挖掘和阐释,本书是从西方文学的角度对该领域的一个补充。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臻中教授认为该书属于前沿性研究课题,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做了厚实的知识理论准备,时见闪光的真知灼见,对西方一贯重视的死亡叙事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选题的主要针对性可能对中国文学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南京师范大学的何永康教授认为,本书的研究相当细致,颇见功力,它的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是不可小视的。
  3.本书主要以文本分析为基础,全面介绍死亡叙事的历史背景以及宗教、文化的渊源,并采取综合归纳和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进行全面翔实的分类论述。本书力图打破文学史分期的界限,呈现给读者较为全面、较为清晰的西方文学死亡叙事的风貌。作为分类例证的文本,主要来源于已经确立了文学地位的名家名作,并尽可能采用国内已经翻译的作品,从而保证例证的代表性。西方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主线,就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所缺失的存在意识与死亡意识互为观照下,对人性尊严和个性生命的尊严,对社会背景下个体生命的存在意义的研究。
  4.本书自2006年出版以来被许多大学图书馆和社会图书馆收藏,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效应。在 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死亡观和生命价值不断受到冲击,死亡尊严的生命意义研究成为当今社会迫在眉睫的精神建设任务之一。本书的研究正符合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求。

  成果社会反映 
  本书自2006年出版以来被许多大学图书馆和社会图书馆收藏,并多次被引用,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臻中教授认为该书属于前沿性研究课题,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做了厚实的知识理论准备,时见闪光的真知灼见,对西方一贯重视的死亡叙事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选题的主要针对性可能对中国文学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认为,本书的研究相当细致,颇见功力,它的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是不可小视的。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本书的主体是题为《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的审美风貌》的博士论文,该论文在全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的下载指数为五颗星。为同类题材中下载量最大的。本书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被引频次为七次,是同类题材中被引用最多的。

  成果获奖情况 
  2008年3月获得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