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王子今:《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
2010-03-16 作者:王子今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     
  成果类型  学术专著     
  出版时间  2007年9月     
  出版单位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学术专著《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的最终成果。结项鉴定等级:优秀。
  篇章结构:
  一  选题意义与学术史的简略回顾
  1. 自然史与人类史
  2. 生态环境研究与秦汉历史文化的新认识
  3. 本书“生态环境”用语的概念界定
  二  秦汉时期气候变迁
  1. 秦汉气候史研究的进步
  2. 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新认识附论:关于西汉黄河流域的稻米生产
  3. 科学考察的实证
  4. 两汉气候变化
  附论:关于秦汉时期淮河冬季封冻问题
  三  秦汉时期水资源考察
  1. 自然科学家提供的秦汉水文史资料
  2. 秦汉时期渭水流域水资源状况的分析
  附论:说“高敞”:西汉帝陵选址的防水因素
  3. 秦汉时期关中的湖泊
  4. 秦汉时期黄淮海平原湖沼分布
  5. 秦汉时期的朝那湫
  6. 两汉漕运经营与水资源形势附论:从渔业看秦汉水资源
  四  秦汉时期野生动物分布
  1. 秦汉时期犀牛的分布
  2. 秦汉时期野象的分布
  3. 秦汉时期鹿的分布
  4. 秦汉时期的虎患
  附论:秦汉驿道虎灾——兼质疑几种旧题“田猎”画象的命名
  5. 秦汉时期灵长目动物的分布附论:“金线狨”的厄运
  五  秦汉时期的植被
  1.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竹林
  附论:简牍资料与汉代河西地方竹类生存可能性的探讨
  2. 西汉“五陵原”的植被
  3. 东汉洛阳的“上林”
  4. 汉代西北边地的“茭”
  5. 《南都赋》植被史料研读
  附论:两汉的沙尘暴记录
  六  影响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的人为因素
  1.“垦草”的生态史意义
  附论:泾渭清浊的演变
  2. 生态史视角的军事屯田考察
  3. 秦汉时期的森林采伐
  4. 秦汉护林育林制度
  附论:“伐驰道树殖兰池”解
  七  秦汉人的生态环境观
  1. 秦汉社会的山林保护意识
  2. 秦汉民间信仰体系中的“树神”和“木妖”
  3. 《月令》与秦汉人的生态秩序意识
  4. 汉代居延边塞生态保护纪律档案
  5. 汉赋的绿色意境
  6. 司马迁班固生态环境观的比较
  八  生态环境与秦汉社会历史
  1. 政治文化重心形成和移动的生态背景
  2. 气候变迁与移民运动方向的转换
  3. 气候变迁与农耕区和畜牧区区界的摆动
  4. 西汉时期匈奴南下的季节性进退
  5. 秦汉气候变迁对江南经济文化进步的意义
  九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的个案研究
  1. 秦定都咸阳的生态地理学分析
  2. 秦史的灾异记录
  3. 秦汉长城的生态史考察
  4. 汉代“海溢”灾害
  5. 汉晋时期的“瘴气之害”
  6. 说“上郡地恶”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与本课题有关研究论著目录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一书是第一部较全面地论述秦汉时期生态环境问题的学术专著。《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一书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讨论了秦汉时期的生态环境条件,论证秦与西汉时期气候较现今温暖湿润,东汉气候转而干冷,用考古资料和自然科学研究收获印证并进一步充实了竺可桢先生曾经发表的观点。在水资源、动植物分布等方面则提出了若干新证。对于影响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的人为因素也有新的见解提出。以秦汉人的生态环境观为对象的研究,涉及思想史、文学史、礼俗史、制度史,作者运用多视角考察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生态环境条件对于秦汉社会历史文化的作用,从文化重心转移、移民方向变换、经济区界摆动,乃至汉匈战争中的季节性进退等多方面亦有所说明。全书最后一部分发表了一些个案研究的心得。虽然论说对象比较具体,所涉及的历史问题和文化问题其实又有较宽广的幅面。
  全书注重“二重证据法”的应用,尽可能地在研究中注意历史文献资料和文物考古资料的结合。对于自然科学研究如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研究成果的应用,属于一种具有学术试验性质的探索,在研究方法的开拓方面也是有意义的,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的最终成果,书稿曾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拟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库”。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2008年6月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
  《文摘报》和《中国秦汉史研究通讯》发表书讯,《中国文物报》和《科学时报》发表书评。
  多种学术论著将《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列入参考文献或引用采纳了书中部分研究成果。
据“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相关内容被引频次为138,下载频次为2535。

  成果社会反映
  《文摘报》2007年10月21日发表书讯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通讯》2007年(总第36期)发表方原《王子今教授的〈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出版》
  《中国文物报》2008年1月16日4版发表孙闻博书评《领域开拓与史料发掘——读〈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
  《科学时报》2008年3月13日“读书周刊”B3发表李迎春书评《透过生态史看秦汉》
  《博览群书》2008年5期发表著译者言《方春蕃萌:秦汉文化的绿色背景》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据“中国知网”2008年的不完全统计,将《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列入“参考文献”的论著有3种。网上论文亦有引用。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6篇次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地理”、“先秦、秦汉史”、“地理”、“生态环境与保护”全文转载。1篇为《年度国学2006》(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摘编。2篇为《文摘报》摘介。据“中国知网”,这些论文被引用83次。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截止2007年),相关内容被引用39次。据“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相关内容被引频次为138,下载频次为2535。《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秦汉社会保障研究》、《禳灾与减灾:秦汉社会自然灾害应对制度的形成》等论著引用了本书阶段性成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