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李治安:《元代分封制度研究》(增订本)
2010-03-15 作者:李治安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元代分封制度研究》(增订本)     
  成果类型  著作     
  出版时间  2007年4月     
  出版单位  中华书局 

  成果内容简介
  分封制曾经是成吉思汗所建蒙古帝国的三大基本制度之一。它对蒙古蒙古贵族的财产权力分配,对蒙古帝国的扩张及分裂等都发生过不容忽视的作用。诸如元朝建立、皇位争夺、诸王叛乱、财政匮乏、民户隶属、地方统治秩序、蒙汉二元政治体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无一不受到来自分封直接或间接的制约与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分封制亦是剖析、透视蒙元帝国百年极盛而速亡奥秘的重要方面。由于牵涉面广,影响深远,自然造成课题研究的较大难度。
  本书就元代分封制度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性考察。共分八章。
  投下(爱马)是与蒙元分封有密切关系的词语,不少人甚至称蒙元分封制为“投下制”或“投下分封制”。第一章首先考释投下(爱马)的语义及投下组织的类型,以作为正式研究元代分封制度的必要前提。就分封实体而言,蒙元分封又是以草原兀鲁思分封、五户丝食邑分封、投下私属分拨及宗王出镇四种形式出现的。第二章专门研究蒙古分封的原始形态——草原兀鲁分封。第三章主要探讨漠北草原分封在汉地的延伸和变态——五户丝食邑分封。第四章又讨论正规分封的附属部分——投下私属分拨。封藩不治藩,重在军事镇戍的宗王出镇,则是本书第五章的考察对象。以上四章,构成元代分封制度的主要内容,故笔者耗用笔墨较多,探研甚详。第六章剖视宗王、驸马、勋臣封王爵者的王府属官。第七章考述宗王、驸马等封爵印章等级和王位继承规则。第八章研究诸王等封君的各种特权和义务。最后,概括全书内容和基本论点,并归纳元代分封制度的若干特征及广泛影响。
  续编部分包含对晋王封藩、江淮镇戍宗王、云南蒙古诸王、忽必烈漠北草原领地等个案探讨和《元史食货志三·岁赐》笺注。
  本书基于20年前的博士学位论文,经多年磨砺、修改而成。初版是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28万字。2007年中华书局增订版时,新添续编五章17万字。
  本书广泛搜集甄别中外有关资料,积极慎重地吸收以往的研究成果,潜心研核,独立思考,对前人的某些论点提出了商榷和订正,对过去未注意或一些疑点悬案作了探讨,深化了对这一制度的认识。既立足扎实严谨的史实考据,又具有较宽阔的学术视野和睿智的思考。
  经过艰苦的工作,取得了如下创新或突破:
  (1)考订投下为蒙古语爱马(Ayimaq)的汉语意译,阐释其本义即部落或部,衍生义为蒙古千户军事游牧集团和王公贵族封地封民,澄清了这一分封制关键名词的模糊认识,把相关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2)爬罗剔抉,对中原诸封君所在的路州逐一考察,阐明忽必烈以较重要的诸王勋贵分地为单位,采取分设、新立、改置及维持原状等方式,众建路州,考订元世祖朝中原投下封地行政建置的调整和变动,把这一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揭示出来,作了原原本本的发掘与探索。
  (3)关于五户丝食邑民户身份的二重性、投下种田户、投下私属、王爵等级与继承、宗王出镇、晋王封藩、忽必烈漠北草原领地等考论,或纠前人之失,或发前人未发之覆。
该书在迄今元代分封制度研究的诸多论著中处于学术前沿,基本可以代表上个世纪该领域的领先水平,故受到国内外权威学者陈得芝教授、杉山正明教授等高度赞誉(详前)。

  成果社会反映 
  (1)“材料丰富准确,立论严谨成理,叙述全面系统,见解多有创新,是一部值得称道的上乘之作”。“本书的出版是近年中国元史研究的一大收获”,“不仅对元代分封制度有重大建树,而且对整个元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也作出了一定贡献”。(韩志远《〈元代分封制度研究〉读后》,《历史研究》1993年5期)
  (2)“李治安专著《元代分封制度研究》对草原兀鲁思分封和中原食邑分封、投下私属人口、宗王出镇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详尽论析,有不少独到的见解”(白寿彝总主编、陈得芝主编《中国通史》第1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3)《元代分封制度研究》“投下研究の??の水?を??段おしすすめる?容である。氏の努力に对して、心よりの敬意と??をおくりたい。(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天皇奖”获得者杉山正明著《モンゴル帝?と大元ウルス》,京都大???出版?2004年)。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1) 白钢主编,陈高华、史卫民著《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八卷,第五章“投下分封制度”,大量采纳拙著的研究成果。(155页—184页,人民出版社1997年)。
  (2) 陈祖武、杨泓主编,刘晓著《元史研究》,第二章第二节引用拙著较多。(92页-9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成果获奖情况 
  2008年获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