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社会 > 文章详情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省情研究应先行
2010-03-15 作者:张兴吉 来源:海南日报

  围绕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省情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应全面展开:首先是海南特色文化与自然资源的全面研究;其次是对海南文献中有关与旅游相关联的文献进行整理挖掘;再次是强化海南旅游发展历程的研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省情研究,应以政府的行为为主导;还要更广泛地、大量地吸引民间学术机构(包括高校、企业、民间社团)的积极参与。

  □ 张兴吉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从哪一步开始?以我们的意见,一个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其起步的基础应该首先是对这一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进行调查与研究,从而找到建设、发展的最佳出发点,由此实现一个合理的规划,并预见到未来与现实之间的衔接,因此,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以海南省情的研究与调查最为优先。

  一、全面总结省情研究的经验与教训

  无论是海南发展史上,还是海南现在的发展中,可以说对海南省情的研究都在无时无刻地进行着。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回顾海南历史上的省情研究,或者说海南岛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确存在过许多的问题,有成功,也有失误,历史的经验很值得我们的深思。

  海南发展的历史上有过许多好的机遇,其中有一些都没有抓住。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省情研究的滞后,是其中重要的原因。比如1988年海南建省是海南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海南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之一。但我们注意到在这一过程中省情研究某些缺失,导致了海南发展的理论支撑乏力。在海南建省之前,国内对海南的研究水平,还没有上升到一个全面、深入的高度,仅就海南历史研究而言,自1950年海南解放到1982年才有杨德春的《海南岛古代简史》问世(1985年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省情研究中,文献资料的汇集、整理是一项基础的工作,此方面的例子,也颇令人唏嘘。如广东中山图书馆在海南建省之际,曾编撰一部《海南文献书目提要》的计划,此后完成了初稿,但此书却迟迟没有出版,直到海南建省20年之后的2008年才正式出版。

  以上的例子,反映了我们在海南省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即我们看到的在海南建省前后所撰写、出版的一些反映海南社会情况的书籍中,乃至于对海南发展进行构想的书籍中,有一些对海南的介绍颇为片面。以如此薄弱的海南省情研究来支持一个新兴省份的发展,即当时所说的大特区建设,显然缺乏一个客观、全面的理论基础。在海南建省的初期以及以后的十余年间,各类的海南建设目标、建设规划都有出炉,但在一个不了解海南历史发展轨迹的基础上。一段时期以来,人们所熟知的关于海南发展道路的争论,就其实际意义上说,是对海南岛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情况,存在严重分歧的情况下形成的。

  我们必须承认,在长期、艰苦、持续的摸索中,20年来海南社会的发展对其自身而言,依旧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海南建省最初的一些目标没有实现。海南省情研究的不足,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而目前海南省内海南省情研究的水平,也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以海南地方志的修撰而言,海南省第一轮的修志还没有完成,国内其他地区已经按国家的要求开始了第二轮的修志工作。

  海南发展史上其实也不乏成功的例子,比如解放后海南热带农业的飞速发展并成为今日海南支柱产业之一就是一个好的实例。海南热带农业的发展是在清末到民国时期形成的,但规模小,在海南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解放后,我国政府决定充分利用海南岛的优质自然资源,决心在海南发展热带农业,在此种决策之下,首先完成了海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研究,特别针对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用了很大的功夫。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海南热带农业有如此的规模与成绩,撇开热带农业技术本身的诸多发明不论,毫无疑问,在大规模的建设之前,对海南热带农业发展有关的海南岛调查与研究是卓有成效的,是后来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基石。

  二、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展省情研究

  鉴于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我们认为:想要实现海南发展的巨大飞跃,在海南发展的大问题上,不断深入开展海南省情的调查与研究,是必须的、必要的前提。海南历史上有过的开发活动,可以说都是围绕着海南自然资源的开发,是一种产业的开发,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与此种开发不尽相同,今日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更主要是一种海南岛文化资源的开发,因而省情的研究,也应随之变化。就我们的看法,围绕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省情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应全面展开:首先是海南特色文化与自然资源的全面研究。要具体地反映出海南与中国内地、外国不同的人文、自然景观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别与关联,找到改进方法与宣传的口径。其次是对海南文献中有关与旅游相关联的文献进行整理挖掘。自古而来,海南地方文献中,对于海南各地的著名景观、特有的风俗都有丰富的记载,但目前就省内的研究现状来说,这些文献还没有得到系统、有效的整理。我们相信从海南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的基础出发,做深入细致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更多海南文化以及景观特有的魅力,也是向世界推出、展示海南文化的切入点。再次是,强化海南旅游发展历程的研究。我们知道,海南在国内很早就是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即使在战乱的民国时期,海南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曾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学者前来考察,结果是海南民族研究名著《海南岛民族志》的诞生;民国时期的国内的旅游杂志也有大量介绍海南旅游的风俗与风光。国内人士憧憬海南岛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而纷至沓来,前来采风。田曙岚撰写的民国时期的著名游记《海南岛旅行记》就是其中的代表。从这些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海南岛是中国边疆地区,而中国边疆地区都具有很独特的文化、自然景观,历来就是旅游的好目的地。

  三、省情研究,应以政府行为为主导

  围绕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省情研究,我们认为,应以两种力量推动此项研究。其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省情研究,应以政府的行为为主导。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既然已经列入了国家战略的地位,毫无疑问,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可欠缺。历史的经验也表明,海南历史上最成功的调查与研究,都是在政府组织下,借助行政力量进行,并完成的。其二是围绕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省情研究,还要更广泛地、大量地吸引民间学术机构(包括高校、企业、民间社团)的积极参与,这包括海南省内、海南省外,乃至于国际上的学术协作。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本身已经是全省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所以此种省情研究应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调查,即应将其放在更广泛的领域里,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中心,对海南所有可能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关的诸多方面都进行全面的研究;同时,在海南社会文化研究中,也提倡以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为手段,即要做到从基础调查、研究到应用技术、理论,都有不同的研究群体展开深入的探讨,这不仅可以强化围绕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省情研究,而且也是夯实海南文化基础的实际工作,更可以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撑。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