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徐时仪:《玄应研究》
2010-03-07 作者:徐时仪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玄应<众经音义>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类         
  出版时间  2005年3月         
  出版单位  中华书局        
 
  成果内容简介
  本成果运用现代语言学的观点,采用语言学与文献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源抉微,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与古籍整理研究的联系着手进行佛经词语的考释和汉语史研究,尤其是辨析俗字和讹字,考证俗词方音,探讨一些方俗口语词和外来词的演变过程,对《玄应音义》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全书共59万字,分“绪论、版本研究、各本反切异切考、词汇研究、《玄应音义》的学术价值”五章,参考征引前辈时贤有关论著300多种,引注翔实有据,共有注释1280多个。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如下:
  首次在逐字比勘《玄应音义》现存各本异同以及与《慧琳音义》异同的扎实基础上,着重考证了《玄应音义》的成书年代、版本流传和文本系统,校正了传本的错讹衍误,补正了周祖谟先生《校读玄应一切经音义后记》和张金泉、许建平先生《敦煌音义汇考》的一些疏失,指出大致可分为高丽藏和碛砂藏两大系列,考证了两大系列形成之源,指出碛砂藏和高丽藏本的相异在于契丹藏与开宝藏采用的传抄本不同,不仅廓清了各本间错综复杂的源流关系,而且为开宝藏、契丹藏、金藏、高丽藏和碛砂藏等佛藏间传承渊源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创新性地运用了词汇扩散理论来考察《玄应音义》各本反切的异同,指出同一文献的版本异文反映了不同年代的语言状况,可据以考察音变的连续过程。着重从汉语史和训诂学研究的角度着手,在穷尽性考察《玄应音义》各本中1180多个异切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些异切反映的200多例语音演变现象,补正了周法高和王力先生有关《玄应音义》反切的一些论述,填补了汉语史研究这方面的空白。
  本成果在词汇研究方面尤为用力,一一考察比勘了玄应所释400多部佛经中8000多条词语,着重从形音义结合进行考证,点面结合,溯源探流,探讨了睡觉、庄严、斗薮、叵我、生色、选?、??、打、忙、怕、枪、毗岚、?、氍毹、塔、印度、雇、撩理、钥匙等一些复音词、方俗口语词、外来词和常用词的演变线索,补正了《汉语大词典》和前哲时贤所释词语的一些失?,揭示了词汇双音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轨迹,探讨了南北方言的异同,填补了中古语言研究和方言研究这方面的空白。
  首次对《玄应音义》所引典籍中的《方言》、《说文》、《通俗文》、《韵集》等古代小学文献作了穷尽性的辑佚和比勘,并从古籍整理和研究的角度着手,考证了玄应所引唐传本《方言》、《说文》与今传本的异同,论述了《玄应音义》在语言研究、古籍整理研究、辞书学研究和文化史研究等方面的学术价值。
  本成果是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忝列季羡林先生主编华林博士文库。其中部分内容已在《中国语文》、《文史》、《中华文史论丛》、《方言》、《语言研究》、《敦煌研究》、韩国《东亚文献研究》和日本《中国语学开篇》等?物上发表,并在首届(高雄)、第二届(长沙)和第三届(台北)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及首届佛经音义研究国际研讨会(上海)宣读了有关内容,应邀赴东京在日本佛教古写经研究国际研讨会上作《玄应一切经音义的流传与版本考探》的主题学术报告,得到学者和专家的赏识和好评。
  许威汉先生序称“作者站在佛经文献语言的前沿,从佛经音义著作编纂之历史、内容、体例、特色、价值、版本、流传、影响及研究状况作了多角度透视,多渠道开掘,全方位阐述,涉及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为宗教、哲学、语言、文献、中外文化交往等等研究也都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资料和有力而见效的证明。科学价值、历史意义、现实意义远不止《玄应音义》自身为限,贡献非凡。”并在《玄应<众经音义>研究再读并荐》指出,“徐著驾驭现代语言学原理,从文献学、训诂学角度入手,阐发语词概念意义、联想意义、社会意义及其交织与联系,丰富训诂学宝库,突破传统训诂学藩篱(传统训诂学摒佛典训释),有力促使‘训诂学要向词汇学发展(王力《训诂通讯》4),呈现学科继承与创新之辨证统一’,以酬王力生前之宏愿,嘉惠学林”(《许威汉语文研究文存》)。徐文堪先生《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序》提及此书称作者“多年来以顽强的毅力和为学术献身的崇高精神,在古籍整理、汉语词典编纂、汉语词汇和汉语史研究、古文字研究等各个方面都卓有建树,写出了多部篇幅巨大的专著,参与和主持了不少泽被后人的大型工具书的编写,因而受到师友和学界同人的一致好评。而对佛经音义的探索,是他致力最多、成果最为丰硕、影响最为深远的研究领域”。“这部厚重的专著近六十万字,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该书的最全面、最彻底的研究,涉及版本、校勘、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佛教、文化史等多门学科”。

  成果社会反映 
  本书出版后已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2005年9月主持了首届佛经音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2月25日应邀在东京为“佛教古写经研究的学术意义——奈良平安写经与敦煌写经”会议作《玄应一切经音义的流传与版本考探》的公开讲演。
  《中国语文》(2007年第1期)载白兆麟《评玄应<众经音义>研究》评本成果为“迄今最为详尽全面地研究《玄应音义》的专著,其水准之高,创获之多,价值之大,通读全书,自会领悟”。梁晓虹《佛经音义研究的新收获》(《普门学报》第31期)认为“不仅考证绵密,注释翔实,而且视野开阔,匠心独具,体现出作者厚实的学术功底和高水平的研究能力”,“为进一步深入佛经语言研究作出了典范”。曾昭聪《佛经音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书品》2006年第1期)指出“以59万字的鸿篇巨制首次对《玄应音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入的研究在作者最为擅长的词汇研究中表现最为突出”。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本成果已为日本花园大学衣川贤次、京都大学高田时雄、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落合俊典、大东文化大学丁锋、南山大学梁晓虹、香港中文大学黄坤尧、台湾政治大学竺家宁、南京师范大学董志翘、浙江大学方一新等教授所撰论文多次征引采纳,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博士后出站报告也多有引用采纳,得到学术界专家学者的奖掖和好评,具体引用采纳请详参《佛经音义研究——首届佛经音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和拙校《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季羡林先生题写书名)所附《佛经音义研究论著目录》的相关论文。

  成果获奖情况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6年10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