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当代词典学
成果类型 专著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出版单位 商务印书馆
成果内容简介
1.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本成果分6个部分,16个专题,贯穿一个思路:瞄准学科前沿、吸收各种相关理论之长,比较中西辞书研究理论和词典编纂实践,探讨并构建当代词典的理论体系和新型词典科学的编纂原则以及词典使用和评价的理论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词典与词典学纵论:a)词典的源流,词典的属性与功能,词典学基本任务、学科分类、研究方向以及词典学与语言学的关系;b)词典的内部结构、外部信息结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和索引结构;b)词典分类的重要学说,论述词典类型的交际视角,构建词典的交际分类法。
2)主要词典类型的功能特征:a)阐述语文词典的性质特征、语文词典的信息特征,包括形态信息、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例证的信息、语用文化功能和词源信息;b)阐述双语词典中的不对等现象与双语词典中的等值关系、双语词典的等值表述和双语词典的微观结构要素;c)阐述专科词典的性质特征、功能特征和类型学特征。
3)词典的编纂原则与释义方法:a)词典编纂的总体原则、收词原则、立目和注音原则、义项处理原则、释义原则等;b)阐述各种释义方法,包括规定性释义、理论释义、操作性释义、指物释义、词汇释义和功能释义等;c)论述学习词典的释义特征,以及自然句释义和多维释义的构想。d)论述双语词典的释义性质特征,词典翻译的基本原则、双语词典的仿造翻译。
4)词典修订与评价体系:a)词典修订的动因、修订的形式、修订的内容、修订的程序和修订的周期;b)词典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宏观质量评价体系、微观质量评价体系等。
5)词典的规划、设计与编纂技术:a)阐述辞书的系统发展规划、辞书的编纂设计方案、辞书的项目管理和词典编纂的实施流程等;b)词典编纂的现代化技术及其应用,阐述计算词典学的性质特征、计算词典学与相关学科、计算词典学的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词典编纂和词典的自动生成等。
6)用户视角研究与词典使用:a)词典编纂与语言教学、词典使用与语言教学、词典理论和实践与语言教学创新、词典学教学与词典用户教育和词典学教学设计;b)词典与翻译,论述词典学与翻译的关系、词典的词汇信息与翻译、词典的话语信息与翻译,以及词典知识与翻译认知过程等。
主要观点:强调把词典学当作一种科学来研究。词典学理论研究的真正意义在于不断吸收语言学、社会学、翻译学、认知学、语言习得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和原理,建立系统的词典释义理论框架,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科学编纂原则,提高词典的编纂质量。这需要对一切与词典编纂、使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整合、评估和描写,使词典理论和实践研究融汇到一个连贯的、科学的理论框架中。
2. 主要理论创新和学术价值
1)我国现有的几本词典学专著,大多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出版的。这些著作对我国词典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它们成书时间早,很少涉及到现代语言学理论、认知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基本没有触及计算机技术、统计学方法、词典语料库和数据库在词典编纂中应用等问题。本课题正是正对这些新的词典学现象而展开的,从全新的角度来研究词典学的理论和词典编纂的科学方法。
2)本研究一改西方词典学界把词典学看作“词典编纂的艺术与技巧”的学术方法,第一次把词典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学科来构建。本书系统归纳、总结了迄今为止世界范围的主要词典学理论及,汲取了语言学、认知学、二语习得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提出了词典学作为一门学科应具有的学科特性和理论框架。在内容、章节上都突出了辞书学的独立性、完整性,对完善词凸学的学科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3)本课题以语言学理论和词典学本体论为基础,阐述了词典与所描述对象——词之间的关系、词典与使用对象——读者之间的关系、词典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双语词典中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词典与词典编纂工具之间的关系,以及词典与语言学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系统地论述了词典学的任务和词典的功能特征,对构建当代词典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3.研究方法
大量搜集和研究语言学、认知学、二语习得、翻译学和计算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和前沿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研究,找出对词典编纂和释义有益的东西,用于构建当代词典学的理论框架。全面调查和研究国外学习词典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国外学习词典的成功经验,并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单语词典和双语词典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建立更为科学的释义方法,提出意义驱动的多维释义模式。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调查中国词典用户的学习策略、词典使用需求和查阅词典的认知心理过程,把用户的需求纳入词典学的研究,实现词典学理论研究的编者中心向用户中心的转移。以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语料库语言学为基础,阐释词典语料库、数据库和词典辅助编纂和词典自动生成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把传统的词典编纂与计算机现代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4.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
1)本成果在出版前两年(2005年成书)已作为我校词典学方向研究生教学用书,以此教材开设的“词典学”课程在2007~2008学年度研究生课堂教学的评估中获得的成绩在全学年18门课中名列前茅(95.71);我校和其他高校的词典学研究生写学位论文已普遍引用此书;此外,此书已以作为多家高校语言学、词汇学和词典学教学的教材或参考用书,对我国的词典学教学和研究有重大影响。
2)本书已用作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辞书编辑与出版资格培训班”的讲课教材,社科院语言所和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词典室广泛应用此书作为辞书研究和词典编纂的参考用书。能起到规范词典编纂、提高词典编纂质量的作用,由此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是十分可观的。
3)本书是一本适合学者与一般读者的辞书研究著作,它重点介绍了现代语言学对词典学理论构建的贡献,……涉及中国辞书学方方面面的问题,?此方向发展,预期推动建立具有本国特色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辞书学。(摘自附件中的专家黄建华、陈善伟评论)。因此,此成果的学术影响会是很大的。
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主修晁继周研究员(见附件)所讲:“我从事词典工作快30年了,对词典编纂中的一些问题,无论是原则还是具体的,宏观的还是微观的,思考的比较多。今天读了这部书稿,仍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像理解型词典与学习词典的分类,规定性与描写性两种编写原则,收词、释义、举例等诸多编写中的具体问题,乃至编纂和修订词典的组织运作,我觉得读后都很有启发。这部书对编纂词典和研究词典学的指导和参考是不言而喻的。
成果社会反映
本书成果得到同行和相关学科专家的高度评价:香港中文大学陈善伟教授认为:“理论水平超乎一般书籍,…是迄今关于当代词典学最为丰富的著作。”教育部-鲁东大学共建词典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商学院等把此书作为研究生教材,反映很好。本书已用作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辞书编辑与出版资格培训班”的讲课教材,教学反映良好。当当网上的评论称:“‘语言’、‘文字’和‘词典’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得十分精辟!”《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修订主持人晁继周先生很有感触地讲:我从事词典工作块30年了,……今天读了这部书稿,仍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觉得读后都很有启发。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由于科研成果的发表周期在一年左右,而此书刚出版一年,引用数量还无法显现出来;但课题主持人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前期和中期成果发表的论文20余篇,其中10篇为核心刊物和CSSCI来源刊物,一篇为国际知名刊物(Lexicographica);据不完全统计这些论文被引用的较多。1)通过中国期刊网查得这些成果被硕士和博士论文引用的有134篇,其中有5项成果的引用率超过10人次(篇)。2)通过百度搜素查得这些被正式出版刊物引用的有50余人次(篇)。(见附件:部分成果引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