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俞海山:《消费外部性:一项探索性的系统研究》
2010-03-06 作者:俞海山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消费外部性:一项探索性的系统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出版时间  2005年9月         
  出版单位  经济科学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1.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篇章结构:
  本著作围绕消费外部性这个主题展开研究,逻辑严密(本著作的篇章结构参阅下图)。

 

  基本观点:
  (1)消费外部性是指个人或家庭的消费行为影响他人或社会,但个人或家庭并未因此而给予相应补偿或取得相应报酬。消费外部性是由于日常生活消费行为而产生的,它具有高度分散性、累积性、渐进性等特点。
  (2)从实践上看,消费外部性最典型的是消费的负外部性,特别是消费的负环境外部性。消费的负环境外部性虽然对外部性的“制造者”来说福利增加了,但却危害环境,也就危害了他人的环境权,同时还降低了外部性“承受者”的福利、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福利。
  (3)纠正或消减消费外部性,必须以经济手段为基本,即通过征税、收费、押金等制度促使消费的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这也是与我国整个市场经济体制一致的。只有在经济手段难以起作用的时候、以及难以起作用的地方,才可以政府命令和控制手段作为补充。
  (4)消费外部性体现在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实践上看,轿车消费中的外部性可能是最典型的,也是最严重的。在中国,13亿人口及其资源环境紧约束条件下,尽管轿车消费刚刚兴起,但解决轿车消费中的外部性问题已是刻不容缓。“鸡尾酒”式的混合政策(例如燃油税、强制性排放标准、差别税率、拥挤收费等混合)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将促使轿车消费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实现公平消费。
  (5)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剧,国际消费外部性在实践上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国际消费外部性主要通过国际贸易、国际公共物品消费二个途径在国与国之间发生转移。如果对国际消费外部性的转移不加以抑制,将可能危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安全。

  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消费外部性问题作为一个学术研究的前沿性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它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本著作敏感抓住这一学术研究前沿,其学术创新主要在于:
  (1)创造性地提出、运用和分析了一些新概念:“消费的环境外部性”、“代际消费外部性”、“消费外部性的福利效应”、“国际消费外部性”等。概念的创新和界定往往是理论研究创新的基础。本著作正是在上述概念创新的基础上,对消费外部性作深入、系统的学理分析。
  (2)尝试性地进行研究视角的创新:目前研究外部性问题的基本上是经济学者,本著作首先也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消费外部性,但与生产外部性相比,消费外部性的基本特点是直接由于人口的消费所引起的,所以本著作创新性地从人口学角度来研究消费外部性。本著作第一次定性、定量研究了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迁移等等对消费外部性的影响。
  (3)大胆地开辟了消费外部性研究新领域:国际消费外部性。本著作第一次揭示出国际贸易中存在着消费外部性,并进一步指出了国际贸易中消费外部性的表现、特点、负面影响,提出了发展中国预防和消减发达国家消费外部性跨国界转移与扩散的政策,等等。这样,本著作就把消费外部性研究从国内范围扩展到国际范围。
  (4)初步地建立了消费外部性的理论研究框架:本著作从消费外部性理论分析到消费外部性实践形式考察、从国内消费外部性研究到国际消费外部性研究。
  (5)系统地提出了关于消费外部性的一系列新观点,主要包括:一是第一次概括出消费外部性的特点;二是第一次分析了消费外部性的社会福利影响;三是第一次研究人口因素对消费外部性的影响;四是第一次提出消减消费外部性的政策手段;五是第一次用消费外部性理论分析与计量现实中轿车消费的外部性;……
可见,本著作通过对消费外部性进行探索性的、系统的研究,把外部性研究从生产外部性研究推进到消费外部性研究,丰富了外部性的基本理论研究,推动了经济学科的发展。

  3.研究方法
  (1)多学科交叉分析法。本著作从经济学、人口学、法学、管理学等多视角进行分析。
  (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著作在“消费外部性的人口学分析”、“轿车消费”等章节中采用了大量的案例和统计资料,属于实证性研究;而本著作在“纠正消费外部性的对策分析”章中的研究则主要属于规范性研究。
  (3)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消费本质上属于个人或家庭微观的行为,所以本著作采用微观分析方法。但是,家庭或个人消费行为受宏观消费政策的影响,因此,本著作把微观与宏观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消费外部性问题。

  4.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
  学术影响:
  (1)经“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定价原理研究”等9篇论文引用本著作观点,并作为参考文献(详见证明材料)。
  (2)经“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有“技术创新的消费推动论”等9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引用本著作的观点,并作为参考文献(详见证明材料)。
  社会效益:
  (1)本著作关于轿车消费外部性的对策研究对于解决我国现实中的“两难问题”——既要通过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又要防止由于消费扩张带来的资源紧张和生态环境破坏——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本书认为,解决上述两难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把消费外部性内部化,核心是通过差别征收各种资源环境税、费。
  事实上,2008年9月1日起,我国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提高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另外,我国于2009年1月出台的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暂减按5%税率征收购置税的规定。这些政策都是本著作在2005年提出的既能扩大轿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又要保护资源环境之对策的体现。
  (2)本著作关于国际消费外部性的对策研究对于解决我国现实中的另一个“两难问题”——我国既要通过扩大进出口来发展对外贸易,又要防止由于对外贸易发展带来的消费外部性转移给我国造成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例如发达国家生活消费垃圾向我国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书认为,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必须把国际消费外部性内部化,重点是通过加征污染型商品的进口关税、加征资源型商品的出口关税或降低其出口退税,等等。
  2007年4月,中央提出“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要“运用调整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削减出口配额、将部分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调整关税税率。这恰恰就是本著作提出的解决国际消费外部性的核心政策思想——向资源密集型商品、污染残留型商品加征出口税。
  小结:著名学者盛洪认为“经济学的全部问题都是外部性问题,有的是已经解决的外部性问题,有的是正在解决的外部性问题。”(盛洪:《盛洪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6页)。从马歇尔(Marshall)、庇古(Pigou)到科斯(Coase),这些伟大的经济学家莫不是把外部性作为他们研究的基本问题。但是,囿于时代的局限性,他们都只研究了生产外部性,而对于消费外部性没有作专门的研究,留下了研究空白。本著作专门、系统研究消费外部性问题,这在国内外学术界是第一次。
  作为一项探索性、创新性的研究,本著作肯定存在错误与不足,但其意义在于:(1)在理论上:拓展了外部性的研究领域,把外部性研究从生产领域拓展到消费领域,填补了消费外部性研究的空白;(2)在实践上:为消减我国轿车消费中的外部性、防止发达国家消费外部性的转移、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创新性的政策思路。

  成果社会反映 
  本著作的主要学术观点发表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财贸经济》等重要杂志上,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商贸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全文转载(详见证明材料)上,表明本著作的观点得到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和认可。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1、经“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定价原理研究”等9篇论文引用本著作观点,并作为参考文献(详见证明材料)。
  2、经“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有“技术创新的消费推动论”等9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引用本著作的观点(全部为他引),并作为参考文献(详见证明材料)。

  成果获奖情况 
  2006年12月获国家商务部颁发的“全国商务发展研究优秀成果奖”,论著类优秀奖(全国仅12项: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5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