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中国市场群落发展机制及空间扩张》
成果类型 著作类
出版时间 2007年8月
出版单位 科学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1. 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本专著从界定市场群落的概念入手,揭示其发展的机制及其空间扩张规律,并通过不同地域典型市场群落案例剖析其发展的现状特点、动力机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发展的对策建议。全书共分四篇:
第一篇为“市场群落的发展机制”。主要阐述市场群落的涵义、特点,比较分析群落型市场与单个市场上经营者的行为方式特征的主要差异;辨识市场群落的竞争优势,提出商品市场群落竞争力评价的“五力”(市场吸引力、市场辐射力、市场生命力、市场创新力、市场依托力)评价体系框架,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示了市场群落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廓清了工贸联动发展的经济机制及其八种共生结构模式;并对市场建设的模式、一级工业消费品综合批发市场的适度规模、专业市场与专业街的互动发展、城市化发展的初始动力等现实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二篇为“市场群落的空间扩张”。结合我国市场群落空间扩展的具体实践,系统剖析其空间扩张的主要动机、方式、特征、主要风险;总结其扩张的基本经验,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市场空间扩张的方式、本质、分市场的布局和定位、市场模式的“克隆”、市场扩张的距离衰减规律、产品特性与市场适度规模等现实问题作了理论上的思考与阐释。
第三篇为“典型市场群落研究”。通过对浙江义乌、绍兴、湖南怀化市河西新区、河北白沟、广西东兴等地的市场群落进行实地调研,重点分析各市场群落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崛起的动力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四篇为“市场群落与中国城镇化发展”。总结和归纳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地域组织模式;分析论述了市场群落及其专业镇模式对中国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现实意义与示范作用;分析了我国异地城镇化的新特点,提出应将“异地城镇化作为新时期中国城镇化的主旋律”的观点;并以吴江市为例,对其专业镇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
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本专著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市场群落的学术专著。主要创新点及其学术价值如下:
(1)在研究范畴上,将单个市场研究扩展到市场群落的系统研究;同时,比较分析了群落型市场与单个市场上经营者的行为方式特征的主要差异。本专著将市场群落发展机制、空间扩张现象与规律、典型市场群落研究及市场群落与中国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展开论述,凸现了市场群落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完整性。
(2)揭示了市场群落形成与演化的动力机制(生产分工和专业化交易的协同推进机制;专业市场与专业化产业区的耦合共生机制;系统创新驱动机制;社会网络扩张机制;市场的分异、整合与递进机制;地方政府的引导与调控机制);廓清了工贸联动发展的经济机制(替代机制、互补机制、循环累积机制、报酬递增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创新机制等)及共生结构模式(“前店后厂”式的工贸联动发展模式;民营企业集群与商品交易市场结盟而形成的契约型工贸联动发展模式;“企业集团+销售网络”的工贸联动发展模式;“专业市场+特色工业园区”的工贸联动发展模式;“网上市场+物流配送+生产基地”的工贸联动发展模式;“专业市场+企业总代理、总经销”的嫁接型工贸联动发展模式;“外贸+出口加工基地”的工贸联动发展模式;产、学、研、商相结合的科工贸联动发展模式)。
(3)辨识了市场群落的竞争优势,提出了商品市场群落竞争力评价的“五力”(市场吸引力、市场辐射力、市场生命力、市场创新力、市场依托力)评价体系框架,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4)系统论述了市场群落空间扩张的主要动机、方式、特征、主要风险、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5)结合典型市场群落的实证分析,论述了市场扩张的本质、分市场布局和定位、距离衰减规律、市场发展规划与城镇规划的结合、产品特性与市场适度规模等理论与现实问题,有助于深化对市场群落空间扩张规律的认识。
(6)提出了“商业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初始动力”的新观点,修正了“农业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初始动力”的传统观点。
(7)提出了应将“异地城镇化作为新时期中国城镇化的主旋律”的观点。
3.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如下:
(1)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期刊、图书、研究报告、统计资料、网络信息等多种途径,系统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
(2)实地调查访谈:为完成本项研究,作者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等不同地域的典型市场群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3)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互补充: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如主成分分析等)对市场群落的竞争力进行了量化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等对专业镇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评判及排序;运用相关分析对市场扩张的距离衰减规律进行实证分析。
(4)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如将典型市场群落的微观发展环境与区域及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5)实地调研与理论总结并重:在对典型市场群落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市场群落发展及其扩张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探索,主要包括市场建设的模式比较、一级工业消费品综合批发市场的适度规模测度、专业市场与专业街的互动发展、城市化发展的初始动力、市场空间扩张的方式比较、市场扩张的本质、分市场布局与定位、市场扩张的距离衰减规律、市场发展规划与城镇发展规划的结合、产品特性与市场适度规模之间的关系等。
本项研究调查工作扎实,资料翔实,技术路线合理,研究方法科学,论述较透彻,观点鲜明。
本专著各章末均附有详细参考文献,所有引用资料、观点来源清楚,引证规范。
4.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
本专著研究了市场群落形成和演化的动力机制及工贸联动发展的共生结构模式,揭示了市场群落及专业镇成长的轨迹,为我国市场群落及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专著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市场群落空间扩张的主要动机、方式、特征、主要风险、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市场扩张的本质与规律,为经济全球化与本地化有机结合背景下我国市场群落的空间扩张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专著构建了市场群落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研究方法,丰富了商业经济学与市场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本专著出版及其中的有关篇章发表后,得到了学术界及其相关部门的好评。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商贸经济》、《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全文转载。多篇论文被多次引用。《商业经济与管理》杂志连续多年以本刊特稿发表了本专著中的数篇论文。
成果社会反映
1.《中国市场群落发展机制》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商贸经济》(2002年第8期,第6-14页)全文转载。
2.《专业镇: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之路》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3年第10期,第46-51页)全文转载。
3.《异地城镇化:新时期中国城镇化的主旋律》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7年第1期,第22-27页)全文转载。
4.《市场扩张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商贸经济》(2007年第5期,第20-24页)全文转载。
5. 2005年9月23日,受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邀请,申请者赴郑州参加“首届河南专业镇发展与创新论坛”,作为特邀嘉宾做了《专业镇——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之路》的主题演讲。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据中国知网(截止2009-4-20)统计,与本项研究相关的系列论文被引频次及下载频次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