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
2010-03-04 作者:高宣扬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福柯的生存美学》     
  成果类型  著作      
  出版时间  2005年09月出版      
  出版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1.1篇章结构

  本书首先以“作为自身实践的生存美学”为第一篇标题,集中论述福柯个人以游戏态度进行叛逆和创造的思想发展过程,从而具体揭示福柯个人思想成长的独特性,阐明寻求生存美学是福柯整个思想创造的基本目标,由此论证:福柯的思想演变尽管曲折复杂,甚至表现出极端不稳定的性质,但其指导思想始终是实现个人审美生存的创作游戏,因此,晚期形成的生存美学并非偶然。在题为“导向生存美学的真理游戏”的第二篇中,围绕福柯所揭示的西方思想发展的“真理”这个核心概念,一方面说明福柯反复批判传统真理论本身以及其中的“主体性”关键观念的虚假性,强调各种关于探索真理的传统理论为统治秩序服务的实质,另一方面依据福柯本人先后提出的“知识考古学”、“道德与权力系谱学”、“生命政治”、“自身的技术”、“关于我们自身的历史存在论”以及“生存美学”的探索论题,从理论发展的线索,论证福柯的生存美学理论思想确立的历史根据。在题为“生存美学及其实践艺术”的第三篇中,环绕福柯晚期著作,特别是他在法兰西学院发表的系列讲座,集中说明他的生存美学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及审美实践策略。

  1.2基本观点
  为了避免跟随或重复以往论述福柯思想的各种流行观点,特别是避免将福柯思想简单地归结为一种新型的权力理论或者笼统地贴上“解构主义”或“后结构主义”标签的公式化倾向,本书以他的生存美学理论为基本维度,用一种全新的视野,采取福柯本人所遵循的特殊灵活方法,更加准确和集中地阐释了贯穿于福柯一生思想发展过程的生存美学。福柯的生存美学,不止是简单继承苏格拉底晚期思想以前的古希腊的生存美学,也不止是颠覆主导西方思想发展的“主体中心论”和“真理中心论”,而且,更重要的是为重建西方文化提供崭新的思想创作模式。福柯的生存美学不拘于任何形式,不注重思想创造主体的中心地位,不但试图彻底脱离各种思想和道德的约束,而且还力图使自身也摆脱历史轨迹的羁绊,重点在于凸显“关怀自身”的核心思想,强调思想创造和个人生存的审美游戏性质,提倡发挥自身高度自由的实践智慧。正是在生存美学的基本架构下,本书对福柯变化多端及灵活创造的思想研究策略及其对西方传统理论和社会制度的复杂批判过程,给予了全面的分析,使本来难以概括和难以系统化的福柯思想体系得到了较为清楚的整理和说明。

  2.1主要创新   
  福柯是20世纪法国哲学和思想界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近40年来,我国与国外学术界已对他进行了多方面的大量研究,但大多数均未能突破解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基本框架,也未能脱离传统思想史研究的系统化基本方法,同时也未能充分注意到集中表现在福柯晚期思想中所显示的生存美学的关键地位,致使对他的研究容易流于表面化和一般化。为此,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方面紧密跟随福柯本人思想发展过程各个阶段及其主要著作的思想路线,尽可能排除各种试图将福柯的灵活思想展现过程加以简单归纳化的传统逻辑方法,以便活灵活现地展示福柯本人所恪守的那种反系统和反中心化的批判策略,另一方面又极端重视福柯晚期成熟思想发展阶段的研究论题,特别重视在福柯逝世后连续发表的法兰西学院讲演著作,并把这些90年代后陆续发表的福柯新著作当成回溯福柯思想发展路线的基本线索,以生存美学为核心,深入揭示了福柯生存美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根源、基本内容及其在各个思想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表现,从而把福柯早期和中期所创建的知识考古学、道德和权力系谱学、精神病治疗史、监狱发展史的理论研究旨趣以及他在70年代后期对西方性史和“自身的技术”的研究,都纳入他的生存美学思想发展的轨道之中。

  2.2学术价值
  本书的学术价值在于:①基本上总结了国内外对福柯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全面探索了以往对福柯所完成的各种研究的特征及其相应的不足之处。为此,本书将以往福柯研究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中,第一类是简单地将福柯归结为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范畴,第二类以权力和性史研究为主题将福柯归结为权力研究专家或性史研究专家,第三类以福柯的某些专门著作或她的某些概念为线索所进行的研究。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以生存美学为研究视野的新研究方向,既从历史宏观的角度,又从理论分析的微观方面,深入而具体地探索了福柯的生存美学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价值,不但对研究福柯,而且也为研究当代法国及整个西方思想提供了新的范例。③具体阐明学术界尚未充分研究的生存美学的基本内容,结合福柯的生存美学的具体形成过程,深入分析生存美学对传统真理游戏、权力游戏以及论述游戏的批判策略,集中展示作为生存美学核心部分的“自身的技术”、“语言游戏的审美艺术”、“身体、性和爱情的美学”、“生活的技艺”、“老年生活和死亡的美学”的具体内容及其实践贯彻策略。④采用了最新的研究资料,特别是广泛参照从90年代后发表的最新原文第一手资料,从而部分地弥补了此前过多间接引用英文资料而忽略直接引用法文原著的缺陷,为我国学术界摆脱西方学者在语言方面的霸权控制做出了努力。

  3.研究方法
  第一,将历史全过程的宏观分析和各具体阶段的断裂性微观分析结合起来,既重视贯穿于福柯一生始终指导其生存和创作实践的生存美学基本原则,又深入分析福柯思想各发展阶段所探讨的不同研究主题及其研究策略。在贯彻历史研究方法时,一方面突出福柯思想历史发展的多变性、差异性、断裂性和不稳定性,以便显示福柯不愿意循规蹈矩进行思想创造游戏的独特风格,另一方面又揭示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具体论题之间的一定连续性,从而进一步阐明福柯以多变的姿态而坚持其叛逆精神的一贯作风。第二,辩证地发挥诠释学的方法,既重视福柯原著中“知识考古学”、“道德和权力系谱学”、“生存美学”等基本概念的主要内容,又创造性地结合西方思想发展史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对福柯的基本范畴和基本概念进行辩证的诠释,在重现福柯思想原貌的同时,重建被福柯批判地论述的重要概念,以便使福柯的基本思想发展历程能在西方思想发展史的历史轨道中展现出来,有利于站在现实的立场把握福柯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其与西方整个思想发展的内在关系。第三,尊重福柯本人的原有思想发展过程的高度灵活性,避免死板地从传统专业学科分工的狭隘观点出发对福柯进行解读,采用哲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不但从哲学和历史本体论的理论高度,而且以跨学科的广阔和开放视野,从哲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精神分析学、政治学及历史学等角度,对福柯的生存美学及其在各个历史阶段中的理论形态进行研究。

  4.学术影响   
  本书公开出版以来,由于提出了以生存美学为主导的福柯研究模式,强烈地影响了对福柯的学术研究方向,同时也开创了研究福柯生存美学思想的崭新领域,因而重新激起了大陆及港澳台学术界对福柯研究的热潮,并推动了生存美学的研究,不但把福柯思想的研究推进到新的阶段,而且也广泛地影响了对当代法国及西方哲学和思想的研究。因此,本书出版后,一直在全国各大学术书店热销;作者也先后应邀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以“福柯的生存美学的基本精神”为基本论题作报告,获得同行学者的赞赏和广大师生的广泛好评,作者所撰写的有关福柯生存美学的论文和学术演讲稿,不但刊登在同济大学社会科学版和武汉大学等重点大学的学术刊物上,而且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社会科学研究资料统计和传播机构转载,并也在港澳台掀起对生存美学的研究热潮。

  成果社会反映 
  本书自公开出版以来,由于提出了以生存美学为主导的福柯研究模式,强烈地影响了对福柯的学术研究方向,同时也开创了研究福柯生存美学思想的崭新领域,因而重新激起了大陆及港澳台学术界对福柯研究的热潮,并推动了生存美学的研究,不但把福柯思想的研究推进到新的阶段,而且也广泛地影响了对当代法国及西方哲学和思想的研究。作者所撰写的有关福柯生存美学的讲稿和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社会科学研究资料统计和传播机构转载,并也在港澳台掀起对生存美学的研究热潮。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本书自出版以后,收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书中的内容、观点以及方法被学术论文、著作等广泛引用。

友情链接